二年級人教版小學課本上有一篇耳熟能詳的課文《寒號鳥》,很多人小的時候都學過,講述了懶惰的寒號鳥在寒冬來臨前,不聽鄰居喜鵲的勸告,一味偷懶玩耍睡覺,在寒冬臘月凍死的故事。

這篇課文是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最早見於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該故事旨在教育學生勤勞自勉,抓住大好時光勤奮努力,不要懈怠懶惰,得過且過,荒廢大好年華。“得過且過”這一成語也是據此而來。

我從上小學一直以爲寒號鳥是一種鳥。我以爲的樣子是這樣的……

然而,我竟錯了,寒號鳥不是鳥,而是……

一隻老鼠!

對,沒錯,一隻老鼠!這麼多年我第一次知道,寒號鳥是一隻老鼠!這真是我上小學時最大的”誤會“,持續了那麼多年。

古代將大雪分爲三候:“一候鶡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鶡鴠,即“寒號鳥”。是一種齧齒動物,正名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黃足鼯鼠、寒號蟲等,跟常見的老鼠是一家子。

不同的是它是有翅膀的,因此,又名飛鼠。寒號鳥一入冬反而掉毛,在窩裏冷得直哆嗦,等到了大雪,就冷得連叫都叫不出聲了。

寒號鳥通常喜歡在高大喬木樹上或陡峭巖壁裂隙石穴中築巢。在我國,“寒號鳥”主要分佈在河北、山西等地。

寒號鳥外表看起來很像松鼠,身長尺餘,全身長滿細長好看的黃褐色毛;眼圓而大,善爬樹滑翔;還有一條粗長美麗的大尾巴。

因形狀像蝙蝠,也有好多人把它認爲是蝙蝠。

寒號鳥爲植食性動物,以側柏、油松的樹葉、皮、籽仁及山桃、杏的核仁爲主要食物,也採食其他植物的葉、皮和果。

寒號鳥很好地貫徹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良好”傳統,不管到多遠的地方覓食,大小便都會回來在一個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內排泄,素有“千里覓食一處屙”的習性。

但它這一特性,卻很好地造福了人類,其糞便是一種著名的中藥,因其形如凝脂,吸進了“五行”之“靈氣”,稱爲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正痙的作用。

該物種2016年曾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於近危物種,但其實如今養殖較多,而且野外保護比較得力,其種羣數量也得以增加。

你上小學時知道嗎?有沒有象我一樣誤會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