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巨浪3和東風41相加,意味着中國可隨時有至少276枚核彈可供使用,與SIPRI估計的290枚很相近了,不同的是,從290枚包括作戰狀態和非作戰狀態(休整、維修等)變爲276枚隨時處於作戰狀態,而作戰狀態的核彈總數更是達到588枚。如果以SIPRI的數據爲參照,並估計東風41的數量和東風31A一樣,忽略中程的東風21和巨浪1,那中國的核彈頭總數就在264-604之間。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5月8日在微博上提出,中國需要1000枚核彈和100枚東風41,以抑制美國的戰略野心和對華衝動,引起很大的轟動。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簡稱SIPRI)2019年6月發佈的報告,中國現有290枚核彈,在世界上排名第四,居美國、俄羅斯、法國之後。值得指出的是,在SIPRI的報告裏,美國現有1750枚處於作戰部署中的核彈,另有4435枚處於“備用”狀態;俄羅斯現有1600枚處於作戰狀態,4900枚處於“備用”狀態;法國現有280枚處於作戰狀態,20枚處於“備用”狀態;中國總數290枚,但多少處於作戰狀態、多少處於“備用”狀態不明。所以按照總數來算,中國處於第四,但把總數全部算作作戰狀態,則略微超過法國,居第三。英國則有120枚處於作戰狀態,80枚處於“備用”狀態。按照核軍控協議,“備用”狀態指與運載工具分離而且拆除引信的,並不一定是不能恢復作戰狀態的。

必須說,SIPRI的估計屬於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那種。SIPRI是西方權威的軍控研究機構,但對中國的核力量的估計向來和其他機構一樣離譜。對東風5的估計數量總算“提拔”到20枚了,東風31A爲24枚,東風31爲12枚,但東風41數量不明。另有海基的巨浪2,據估計爲24枚。

SIPRI還給出各型導彈的攜帶核彈頭的估計數量:東風41可攜帶6-10枚核彈頭,但估計實際上只攜帶3枚,其餘空間用於攜帶協助突防的假彈頭;東風5B可攜帶3-8枚核彈頭;東風31和31A可攜帶3-5枚核彈頭。巨浪2是單彈頭的。

巨浪2導彈方隊

如果以SIPRI的數據爲參照,並估計東風41的數量和東風31A一樣,忽略中程的東風21和巨浪1,那中國的核彈頭總數就在264-604之間。SIPRI可能是按下限估算的,再加上東風21和巨浪1的核彈頭,加上轟炸機攜帶的重力核彈,得出290的數字可以理解。但按照上限計算,則要翻倍了。

中國核力量的實力是保密的。中國從未宣佈過核武器數量,公開宣佈的只是“夠用、可靠”。中國也宣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永遠不對非核國家使用核武器。這意味着中國只需要戰略核武器,不需要戰術核武器,而且只需要考慮核反擊。中國的公路機動發射洲際導彈、潛射洲際導彈都是圍繞着這些原則打造的。

相關新聞報道

中國到底需要多少核武器,這是需要精密分析才能估算的,首先需要制定實現核威懾的標準,比如說,需要摧毀人口、經濟、資源、國土的多少百分比,有多少“剛需”目標,然後需要考慮:

1、戰略目標的數量、位置、地形、面積、加固程度

2、突防成功率(包括導彈的可靠性、精確性和對手的戰略反導因素)

3、在遭受對手第一次核打擊後生存下來的核反擊力量

這些計算繁雜,但並不高深,蘭德公司早年就是專幹這個的。工業上的爆炸半徑計算是一樣的道理,化工廠設計中,設備、儲罐的間距,中控室距離裝置的間距和加固要求,輔助建築的距離和加固要求,這些都是由爆炸半徑決定的。這樣的計算很專業,但並不保密。

多少當量的核彈能在什麼距離上造成多少超壓,這也是能查到公開數據的。假設空爆、地爆,在某個具體城市的某個具體地點,根據人口分佈,可以算出殺傷半徑。網上能找到在紐約帝國大廈的地面位置放置15萬噸核彈的殺傷計算,這是針對恐怖分子用自制核彈進行晝間無預警襲擊的場景。

根據計算,20psi(1.36大氣壓)超壓的爆炸半徑爲640米,其中火球半徑320米,這個範圍內的75000人無倖存者,建築物全部摧毀,包括帝國大廈、麥迪遜廣場花園體育館、賓夕法尼亞中央火車站、紐約圖書館;10psi(0.68大氣壓)超壓的爆炸半徑爲1600米,這個環帶內約30萬喪生,影響到的建築包括克萊斯勒大廈、洛克菲勒中心、聯合國和四座醫院;5psi(0.34大氣壓)超壓的爆炸半徑爲2400米,約19萬人因爲衝擊波喪生,另有3萬人因爲熱輻射喪生,卡內基音樂廳、林肯中心等會受到損壞;2psi(約0.14大氣壓)超壓的爆炸半徑爲4000米,約23.5萬人喪生,傷亡人數因爲爆炸半徑的環內有1/4在哈德遜河上而有所降低;1psi(0.07大氣壓)超壓的爆炸半徑爲6400米,波及世貿中心和自由女神像,並在東西兩側波及新澤西和皇后區,但爆炸威力已經大大降低,磚木建築會受到不超過中等的損失,但混凝土或者鋼結構建築應該沒有大礙,基本上無人喪生。計算還包括主導風向和放射性沾染的影響。最後結論是:在6400米爆炸半徑內,共有近300萬居民和日間工作的人,累計喪生爲83萬人,受傷87.5萬人,無傷害倖存者約130萬人。

以美國爲目標的話,可以羅列所有值得攻擊的城市,然後依次進行類似的計算。大城市可能需要多個核彈,以保證覆蓋。中國需要多少核彈,是可以這樣計算出來的,而不是口說無憑地“中國需要至少xxxx枚核彈”。

這樣的計算很冷血,但美國也在對中國的城市作同樣的計算。戰爭本來就是你死我活的,沒有溫情可言。核戰爭失敗的代價是亡國滅族。核戰爭沒有勝利者,但至少要確保對手同樣失敗。這正是核威懾的意義。

但是還有另外一個算法。

核力量的規模和部署當然需要考慮打擊的目標,但另一個必須考慮的是生存力和戰備部署需要。核大戰的最大特點是毀滅性和突然性。核武器只有在隨時可發射的作戰狀態纔是管用的。真的核大戰爆發的時候,是來不及等儲存的核武器拉出來、裝上引信、裝上運載工具的,那時核大戰已經打完了。這也是核軍控協議限制作戰狀態的核武器數量但對儲存狀態的數量限制較松的原因。所以核力量的總數重要,更重要的是處於核戰備狀態的核力量。

核力量需要三位一體:陸基、海基、空中。中國的強項在於陸基,海基已經起步,空中還比較欠缺。

海基核力量的主力是潛射洲際導彈,其發射平臺是戰略導彈核潛艇。094級的數量是一個謎,但按照核軍備的常備不懈原則,下一代的096應該努力達到一艘巡邏、一艘航渡/休整、一艘維修的可持續循環。但如果只有一艘在戰位巡航,可能會因爲故障、被偷襲擊沉等各種因素導致中國實質上失去海基核反擊的力量,所以最低限度需要有兩艘在航,也就是說,最低限度需要6艘。比照起來,美國哥倫比亞級計劃建造12艘,英國前衛級和法國凱旋級各4艘。這樣看來,中國096的6艘是合理的。

據報道,現有的巨浪1的射程不到1800公里,用於戰略威懾是不夠的。巨浪2的射程增加到7200公里,依然不夠。巨浪3還是一個傳說。以美國三叉戟D5作爲參照,射程達到12000公里,最多可攜帶8枚45.5萬噸當量的W88核彈,或者14枚10萬噸當量的W76核彈。假定更新一代的096核潛艇能攜帶16枚於三叉戟D5相當的巨浪3(英國前衛級和法國凱旋級都攜帶16枚潛射洲際導彈,美國下一代哥倫比亞級也從俄亥俄級的24枚降低到16枚),6艘096就需要裝備96枚巨浪3。如果比照東風41的6-10枚核彈頭,這就已經可能多達960枚核彈了,已經差不多是胡錫進所說的1000枚核彈了。即使像東風41一樣,只帶3枚,餘下的空間用於假彈頭和其他突防手段,也達288枚。任何時間都有兩艘在航,意味着有96枚核彈頭隨時待命。

巨浪3和東風41相加,意味着中國可隨時有至少276枚核彈可供使用,與SIPRI估計的290枚很相近了,不同的是,從290枚包括作戰狀態和非作戰狀態(休整、維修等)變爲276枚隨時處於作戰狀態,而作戰狀態的核彈總數更是達到588枚。

東風41

東風41的數量不明。考慮到美國擁有450枚民兵III,中國擁有100枚東風41實在不能算多。陸基的公路機動發射洲際導彈的休整、維修要求比核潛艇低,平日並不需要在公路上到處遊逛,戰時可隨時從隱蔽基地出擊和發射,戰備率高。假定在任何時候有至少60%的東風41可投入作戰,每枚如SIPRI所估計的攜帶3枚核彈頭,就有180枚彈頭可用。

東風41將不是中國唯一的陸基核力量,利用東風31一級的運載火箭發射的洲際高超音速核導彈是不需要太多想象的。考慮到大氣層內起滑和大幅度橫向機動能力,這樣的“超級東風17”對美國戰略反導系統將是極大的挑戰,更是東風41的有力補充。即使只用單彈頭,但部署總數達到與東風41相似的100枚,這就使得作戰狀態的核彈總數達到688枚了。

在海上,潛射中遠程高超音速導彈可以通過攻擊核潛艇,從中太平洋發射,射程足以威脅美國本土。但這可能需要大筒垂髮,而攻擊核潛艇的主要任務還是常規的,因此數量可能有限。中國的空中核力量將在轟-20和空射洲際導彈之後大大發展,所代表的數量現在還難以預計,但上百應該是至少了。上述估計都是按照SIPRI的最低估計,如果實際攜帶的核彈頭數量高於最低估計,加上東風31、東風21、巨浪2等,核彈頭總數就輕易過千了。更何況除了作戰部署的核彈頭,還需要一些儲存的。這並非是像美俄那樣爲了滿足核軍控協議而把作戰部署的核彈頭轉爲儲存,而是爲了正常維修和輪換。核彈頭也是需要維修的。也就是說,即使不從打擊需要,而是從維持可信、可靠、可見的核力量,中國也需要1000枚核彈。

有說法認爲胡錫進在暗示中國已經有1000枚核彈了,也有人認爲胡錫進只是在爲中國增加核彈造聲勢。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正如華春瑩在回答外媒記者詢問中指出的,中國有言論自由,胡錫進到底是什麼意思,應該問他去。

核武器是很昂貴的,但中國有能力負擔。中國的購買力平價GDP已經超過美國,而軍費在GDP中的佔比只有美國的一半,有這個空間。核威懾的重要一點是要使得對手確信:一旦越過核門檻,最好的結局也只是亡國滅族。在不出頭的年代,中國在覈實力方面的刻意模糊政策在確保最低威懾方面是有效的。時代不同了,崛起的中國一如水落石出,不出頭也不行了,現在需要最大威懾了。中國不一定需要公開覈實力,但迫使對手認識到核投機的極端危險性還是有必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