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歷史事件、還原歷史真相!評說歷史趣事、爲你解密中國各朝代歷史!有趣的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述古道今!讓您瞭解有趣的歷史放鬆心情,吸收歷史精華掌控自己人生,無往而不利!我們的每條解密都會做到有理可言、有據可依,我們是一部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解密檔案!

古代帝王之位的誘惑力之大,甚至讓血濃於水的親人也都不惜刀劍相向。因此,對於很多讓人們無法理解的帝王傳位,總是會讓人聯想到,其中必定是存在着一些不爲人知的陰謀。其中,就包括雍正繼位。

在古代封建皇權,子承父業的傳統之下,雍正繼位本應該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無論是在正史或者是野聞之中,雍正即位卻是懸疑最多,最撲朔迷離的一次事件。

直到200年後,康熙遺詔被發現,才揭開雍正奪權的歷史祕密!究竟事實是如何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據《清史稿》對雍正的評價:“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

相對於清朝的歷史皇帝,雍正可是稱得上是十分複雜且矛盾的。在他登基後,便實施了各項改革政策,從而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同時他也是清朝位列前茅的勤政皇帝。

但是,雍正畢竟是一個封建皇帝,他爲了穩定自己的王權,當他繼位之後,便下令對曾經與他爭奪皇位的兄弟們進行了圈禁。

雍正繼位的歷史記載,是由康熙親自決定的。

在康熙六十一年的十一月十三日,清聖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的暢春園駕崩,終年69歲。之後,由步軍統領隆科多宣佈了康熙的遺詔,雍正繼位。

不過,雍正繼位的消息,卻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軒然大波,並且許多人都受到此事的波及。其中就比如雍正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他原本是皇位的最有力的爭奪者。甚至還有些人認爲,原本康熙是立十四阿哥,而雍正偷偷的把那個“十”字改成了“於”字,而作爲四阿哥的雍正就得以繼位了。

並且,在雍正登基後,還將十四阿哥給圈禁了起來,直到後來乾隆皇帝即位之後,他才重獲自由。

事實上,每一個有能力爭奪的皇子,都會認爲自己纔是最佳人選。甚至,就連雍正的親生母親在他繼位之後,也曾說過自己沒想到雍正能上位。雍正的母親德妃烏雅氏認爲雍正的皇位,是從自己親弟弟手中奪走的,因此她也處處沒給雍正好臉色看。

但是,當康熙的遺詔公佈了之後,人們才發現,一直以來都冤枉了雍正!

康熙遺詔中,用了漢、滿以及蒙古文三種文字書寫同一內容。其中寫有“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而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了。在雍正即位後,始建祕密立儲詔書,封於匣內,並高懸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在皇帝死後取出昭告天下。

並且,雍正改遺詔之事,其實本身就站不住腳的。當時的詔書,經過歷史的考察之後,發現是不可能進行修改的。一方面是因爲,當時的詔書如果是傳位給十四阿哥的話,在詔書中書寫的方式,應當是傳位於皇十四子,而不是十四阿哥。而另一方面,是因爲當時的詔書都是用三種文字寫成,滿文、漢文以及蒙古文。並且,當時的古字“十”寫法,並不是我們現在寫的“十”字,而是“拾”。即便是可以改寫漢文,但是滿文以及蒙古文卻是不可能修改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雍正改詔書的情況。

並且,其實康熙傳位給雍正也是有理有據的。

在康熙帝晚年,雖然是寵愛皇十四子胤禵,但是他對雍正也是十分喜歡的。雍正在10歲便受封爲貝子,於32歲晉封爲親王,在諸多兄弟中,他不顯山不露水,保持中立的態度。他在表面上不結黨,超脫於皇子們的之間的朋黨之爭,得到了康熙的好感。

並且,在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廢掉太子之後,曾因傷心過度而病倒。當時其他皇子趁機展開激烈的奪嫡之爭,而雍正卻專心伺候康熙帝,也爲被廢的太子說好話,這就給一向待人寬容的康熙,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並且,雍正在一方面博取康熙的好感,另一方面也暗中發展勢力,將皇十三、十七子都拉到自己的陣營,同時也將康熙的紅人隆科多以及年羹堯爭取了過來。

因此,在諸皇子紛紛落馬的情況下,康熙帝便逐漸有意立雍正爲儲君。雍正還先後代替身體漸弱的康熙參加祭祀多達22次,居衆皇子之冠。康熙帝還曾多次召胤禛共商軍國大事,這都表明了他對雍正的重視。

因此,雍正最後能夠繼位,也可以算是情理之中的了。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