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句老話叫做"黃金棍下出好漢,黃金棍下出孝子",但實際上這卻是不科學的一句話,孩子在某些階段的確要進行相對嚴格的教育,但是暴力對待孩子,往往只會適得其反,不僅沒能真的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反而讓孩子學會了一種暴力的行爲。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差距有多大?情商差距肉眼可見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所以也幾乎是家裏人的寶貝,而且現在的教育方式有了很大改觀,很多家庭都不再選擇暴力對待孩子而是以講道理的方式耐心教導孩子。

張大爺有兩兒子,兩個兒子性格非常不同,大兒子十分孝順有耐心,二兒子卻十分暴躁易怒。而這一點卻別也是體現到了兩個人的孩子身上,過年回老家過年,一家人其樂融融。

兩個小孩子趁着大人不注意在後院玩起了泥巴,弄得滿身都是,兩個家長見狀都十分生氣,但是做法卻十分不同。大兒子只是將孩子叫過來好好訓導了一番,並鼓勵兒子自己去把衣服洗乾淨,但是二兒子卻是直接上去給了孩子一巴掌,要不是張大爺護着,孩子估計還要被打得厲害點。

張大爺對二兒子的行爲感到很震驚,孩子才這麼小,經過百般詢問,孫子告訴爺爺自己在家經常捱打,但是另外一個孫子卻說自己在家從不捱打。

張大爺陷入深深的思考,小時候大兒子乖巧也從未捱過打,相反二兒子經常因爲調皮而捱揍,一個經常捱打的孩子,一個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情商差距太大。

想到這裏張大爺感覺是自己影響了兒子,決定好好找兒子談談心,要讓他明白一個經常捱打的孩子和一個從不捱打的孩子真的會有很大不同,要及時改正自己不正當的教育行爲。

當孩子犯錯時,就以暴力解決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父母的所做所謂很有可能都成爲孩子效仿的對象。我們都知道在這個文明社會暴力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但是孩子若是長期在暴力的壓制下去做一些事情,那麼當他們的生活中遇到十分不如意的情況下,他們也很可能會想要以暴力去解決。

所以說家長千萬要給孩子培養正確的意識,無論是在什麼情況下都儘量要以理服人,不要總是動用暴力。同時經常被父母暴力相待的孩子還可能變得是分膽怯懦弱,似乎是被家長打怕了一般,所有的事情都會顯得十分被動,生怕做錯一點事情,在成年以後做事情也會畏首畏尾不敢嘗試新的事物。

父母應當如何給孩子解釋暴力的危害?

一、要讓孩子明白,暴力只會激怒別人,喪失自我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往往都是越早越好,要讓孩子在還沒有犯錯之前便明白一些不可觸碰的底線。暴力只會讓別人憤怒,也會讓自己失去理智,讓原本可以解決的問題變得越發複雜。家長對待孩子一定要耐心。孩子對於未知的卻枯燥的道理,難免會表現出不感興趣和不想聽的態度,但是父母也要堅持給他傳輸正確的思想,時間慢慢過去,孩子便會養成許多正確的習慣思維。

二、暴力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有人曾經說過:"年輕就是容易衝動,但是前提是你要能對自己的衝動負責",而我們孩子年紀小的時期則是最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衝動行事的時期,而這個時期也是極度容易出現許多不可挽回的意外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疏忽孩子的成長,一定要在恰當的時候給孩子講暴力的危害,要讓孩子在每一次衝動時懂得控制自己。

今日互動話題:你認爲父母暴力對待孩子還可能對孩子造成哪些方面的影響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