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說,這是全國民衆對援鄂醫護人員致謝與慰問的延伸,體現了全社會互助友愛、感恩英雄的可貴風習。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這幾起事件中所透露出的一種傾向,即少數人對援鄂醫護人員冒死立下的功勳認識不足,對普通民衆推崇的仁義至愛、互助奉獻的高尚情懷置若罔聞,對醫護人員踐行人道主義之舉的精神內涵領悟不深。

文丨祝振強

前不久,在河南鄭州的一輛公交車上,一名乘坐該車的援鄂醫護人員被乘客認出。霎時間,公交車廂沸騰了,人們紛紛擠到這名醫護人員身旁,與她交談、向她致意,並與她合影留念。後來,乘客們以掌聲歡送這名醫護人員下車離去。據公交司機講,車廂中張貼過援鄂醫護人員的海報,乘客們對這些醫護人員的面龐都不陌生。

武漢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全國多個省份的數萬名醫護人員奔赴抗疫一線,成爲“最美逆行者”。年輕美貌的醫護人員剃去頭髮出征,有人手機裏準備好了遺書,穿着厚厚防護服的抗疫夫妻樓道相遇不相認……醫護人員在國難當頭、民衆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當口,不計個人得失,視死如歸,以專業的醫學知識和嫺熟的醫護技能爲依託忘我工作。

在包括醫護人員在內的各方努力下,武漢疫情緩解,轉危爲安。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撤離武漢那一刻,武漢市民陽臺高歌送別、沿路列隊護衛的一幕,更是讓全國民衆感動流淚。

鄭州市民自發向援鄂醫護人員表達敬意之舉,代表了千萬普通民衆的共同心聲,是一種樸素的民間表達,是真摯的情感互動。可以說,這是全國民衆對援鄂醫護人員致謝與慰問的延伸,體現了全社會互助友愛、感恩英雄的可貴風習。

援鄂醫護人員返回各自所在的地區、單位後,其所在的地區、單位也對他們進行嘉獎,給予他們至高無上的禮遇,表彰記功、重金獎勵、提拔重用,等等。可以說,此乃獎掖先進、順應民意之舉。

與此同時,也傳來了一些不和諧音。前不久,陝西某地一婦幼保健院以“人才優化”爲名,一次性裁員幾十人,其中多爲援鄂醫護人員。這些援鄂醫護人員征塵未洗,非但沒有領到原先允諾的補助金,反而還要離開自己原來的工作崗位,其甚至被要求對外稱離職乃“自願”。此事經媒體曝光後,引發廣泛質疑。此前,即有援鄂民營機構醫護人員返回後遭遇不公正待遇的報道,同樣曾引發輿論的普遍質疑。

我們相信,這些終屬個案,並不具有普遍性。客觀而言,上述一些地方的行爲,或並非如報道的那般“決絕”,具體做法亦並非沒有各自管理上的幾分道理。一些地方針對援鄂醫護人員的舉措,或還會有所糾正、有所改進。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這幾起事件中所透露出的一種傾向,即少數人對援鄂醫護人員冒死立下的功勳認識不足,對普通民衆推崇的仁義至愛、互助奉獻的高尚情懷置若罔聞,對醫護人員踐行人道主義之舉的精神內涵領悟不深。

經歷過今年年初疫情的人都知道,在疫情爆發之初,民衆對於新冠肺炎病毒知之不多。尤其是,看到不少感染病例每天都在出現,更是讓不少人談虎色變、避之唯恐不及。

烈火識真金。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疫情當前,不少醫護人員勇敢出徵,奔赴抗疫最前沿,在國家和民衆最需要的時刻,捨命奉獻出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誰都知道奔赴疫區意味着什麼,相信踏上征程的那一刻,每一名醫護人員都已經做好了此去無歸的心理準備。那悲壯而痛楚的一幕,生動詮釋出了什麼是生命的本色與人生的境界,給他們多少讚美都不爲過!過後,千萬武漢人民“謝謝你,爲武漢拼過命”的致敬語,實則已說明了一切。

援鄂醫護人員以其平凡又偉大的壯舉,讓我們懂得了人生的意義與生命價值的崇高。這樣的“爲武漢拼過命”的醫護工作者,其人品操守、工作能力又能差到哪兒去?他們難道不是打着燈籠也難找到的人才?我們難道忍心食言對他們的獎賞、無端讓他們失去工作?任何一絲對援鄂醫護人員的刁難與苛責,根本就說不過去!

醫護人員在鄂抗疫期間,承受了來自工作、生活等諸多方面的巨大壓力,有的連續工作幾十個小時不休息,有的喫住不習慣,還有的出現部分程度上的緊張、焦慮、恐慌以及失眠等狀況。疫情過後,需要給予他們平復心理的時間,需要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需要用愛和溫暖使他們的身心儘快調試到正常狀態。這些,是當下我們最需要對援鄂醫護人員做的暖心事、實在事。

之所以出現怠慢乃至歧視援鄂醫護人員的偏差,除了一些地方的相關人員對“手下”的這些英雄、身邊的這些壯士的崇高境界缺乏應有的認識之外,與其行使權力及管理中慣性的魯莽、粗暴亦密不可分。我們真心希望相關人員能夠把握社會情感的脈動,瞭解廣大民衆的所思所想、所愛所恨,把關愛援鄂醫護人員的舉措落到實處。

社會堤壩出現潰口,不計個人安危冒着潰壩危險扛着沙袋衝上去堵住潰口的人,保護的是整個社會,保護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理應給他們戴上耀眼的花環,向他們表達永久的敬意。只有這樣,才能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感佩生命付出、崇尚捨己爲人的良好風習,才能讓更多人勇於挺身而出、爭做英雄,才能讓我們的社會肌體充滿活力、永葆生機。

編輯丨徐德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