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是一种特定的叫法。过去,在我们老家烧"点心"意味着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是盛情款待的象征。"点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最下层是精选的火腿肉,然后盖一层粉干,再卧上两只荷包蛋,又盖上一层粉干,撒上葱花,浇上汤汁,主人为了表示实心实意,最上层的粉干还要竖起一个小山尖。外地来的客人经验不足,常常意外地发现"点心"一青二白的外表下,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那些曾经那个年代被视为"好货"的肉啊蛋啊都悄悄地藏在下面呢,仿佛掘宝藏似的,边吃边露,不断地给人惊喜。它像一座小型金字塔装在一个大碗里,散发着迷人的香味,深深地勾引大家的食欲,客人说着 "您太客气了""太多了"之类的客套话,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吃起来,恨不能一口气吃完。然而,吃着吃着却发现越吃越多,直到后来不得不放慢速度,一边搓着肚皮,一边打着饱嗝,把一整碗点心塞进圆滚滚的肚子里。主人家悄悄看着这情景,心满意足地笑了这待客之道显然恰到好处了。

小时候特别盼望家里来客人。母亲厨艺颇为不错,"点心"烧得极好吃,每回给客人端上之后,总能给我们也盛一碗。我们几个小孩搬了凳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着,心里感激着来我家的客人,对他十分客气周到,也希望他多来几回。来我们家的客人很多,因此吃上"点心"是常有之事,就这样,母亲的味道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味蕾里。我们也喜欢跟着大人去别人家做客,每到一家总能吃上一碗"点心",主人家非要拉了客人吃上一点再走,否则会让人家说失了礼节。我也会将其他人家的"点心"与母亲的做一番比较,风味各不相同,但还是母亲的最好吃。

那时候,我们过生日没有蛋糕,母亲烧一碗长寿面就算过了。这里的长寿面其实就是"点心"。每年都这样吃,一个人生日,全家人一起吃。但是,我们家有点遗憾,父亲、我以及妹妹,生日挨得近,每人中间都隔两日,母亲为了图方便,都集中在其中一个日子过,于是,三个人的生日只吃了一顿"点心"。

还有一说,年轻男子去见未来的丈母娘,如果吃上这样的"点心",那么丈母娘那关基本算过了,意味着好事将近了。勇哥头一回来我们家,并没有吃上未来丈母娘的"点心",而是享受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其实当初,你外婆也是持同意的态度,只是由于世界快速发展,"点心"已被觉得寒碜了,它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大鱼大肉逐渐占领了餐桌,觉得这样的待客之道才有"面子"。中国人都好面子,农村人尤其。于是,每次回家,面对满桌的菜肴和盛情的劝酒劝菜,我们都是吃撑了的。吃多了这些大鱼大肉后,肚子和身体开始抗议,发福的发福,痛风的痛风,"三高"的"三高",于是,大家仿佛明白了什么似的,开始提倡吃得简单些,朴素些,再简单些,再朴素些。而我们开始怀念曾经那个时代十分小清新的"点心"。

中午趁午休时间回家看望你爷爷奶奶。县城出发,来回七八十公里的路程,时间有点赶,午饭也来不及吃,打电话回家让你爷爷奶奶烧点面条。他们马上就开始忙碌了,期间几次打来电话问询:"到哪儿了?还要多少时间?"一到家,面条就端上来了,他们掐好了时间,早了怕面条不好吃,迟了怕我们饿着。油绿的葱花,雪白的粉干,下面卧两只金黄的荷包蛋,再往下是在油里烹炒过的腊肉,记忆中"点心"的样子。我见内容太多吃不完,想夹出一些,却见你奶奶早已防备着:"这么大个人,就这么点汤面,总要吃完的!"她说得认真,我不得不埋头吃起来。这也是一直以来的事情了,他们总是说我吃得少,也搬出许多大道理来 "教育"我,比如"力气生碗底""吃得饭,打得钢"等等,很多话我都是从未听过,嫁给勇哥后就一直听,直到后来你奶奶说了前半句,我马上能接下后半句,说了前一句我马上能接后一句。其实,他们的用心我懂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你的爷爷奶奶就像我的父母,因为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吃一点,再多吃一点。而当初,与勇哥结合,他们也没有说过什么豪情壮语,只是说:"我们没有女儿,会像亲生女儿一样对待的!"一晃十多年过去,他们确实待我如亲生女儿,甚至更好。

味道十分好。你奶奶也一直是厨房中的高手,厨艺甚至超过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动作奇快,很短时间内能快速做出一桌菜,这与她风风火火的性子分不开。她的菜比较重口味,偶尔吃会很难忘。现在碰到许多人都说:"阿姨做饭很好吃!"他们都是因为工作关系曾经吃过我母亲做的饭。你奶奶则是完全不同风格的,她做菜慢、细致,是慢工出细活的那种,仿佛一缕春风慢慢滑过舌尖,唤醒味蕾,然后肠胃也慢慢苏醒过来了。她做的菜清清爽爽,回味香甜。刚认识勇哥那会儿,她便变着花样做了各种菜送到学校来,这对一直吃食堂的年轻姑娘来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有人说,要抓住一个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这话原先是用在女人对男人的策略上,但用在你奶奶和我之间也极为合适,我慢慢地习惯了她做的菜,喜欢上那种让人安静下来慢慢做事慢慢享受的感觉。有时候我觉得,当年与其说是勇哥追到了我,还不如说是你奶奶先俘获了我的胃。

奶奶一直站在我身旁,监督我似的,一直要看着我吃完。我们偶尔聊上几句,显然,她对我们的抽时间回家十分开心。这些年,日子很忙,回家时间不多,你奶奶常说:"有时间回来吃个饭吧!"她还说:"现在还能烧点东西给你们吃,再过几年怕是烧不动了!"我们明白厨艺的慢慢退化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正在慢慢老去,比如我的外婆,以前总能吃上她做的菜,而现在,她八十多的高龄,除了做些简单的饭菜对付自己的日子,她已经不想做饭给我们吃了,她说:"人老了,什么都不行了!"她担心我们嫌弃。其实怎么会呢?可是,每一个正在老去的人都在担心要遭人嫌弃。

慢慢地,碗已见底,奶奶笑了。我们都心满意足。

关联阅读

行走丨写荷

行走丨一块菜地

行走丨悠悠故乡情

行走丨一箱闲书去远方

为荷而来丨女诗人同题

为荷而来(2)丨女诗人同题

行走丨荷园,在香里深了(三首)

行走丨荷,此生唯一的灯盏(组诗)

行走丨贝加尔湖的涟漪在西湖荡漾

行走丨我们最终都会输给时间

行者丨我只是喜欢美和努力

毕业丨匆匆年华,花样心情

行走丨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笔会丨我乘慢船去塘栖

虚构丨追忆初恋似流水

行走丨心有旗袍千千结

行走丨煮一壶麦香下酒

行走丨滇东旅途随笔

行走丨这些个梅雨天

行走丨方山小景

笔会丨遇见塘栖

行走丨背影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有喜欢的文字,请分享到朋友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