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雨欣侃藍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年事已高的朝廷官員,都會向皇帝告老還鄉,然後帶着千兩銀子的退休金回到家鄉,開啓最後頤養天年的隱士生活。
而古代是沒有退休這麼一說的,只要官員願意在這個職位上繼續幹,倘若不是犯了罪或是皇帝要罷免你,官員可以一直做到死的。所以,告老還鄉可以說是官員們一個不成文的退休制度。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官員們一定要“還鄉”呢?畢竟工作了這麼多年,按道理,所有的人情關係網和可利用資源都應該聚集在了當地,再回老家豈不是一切又得重新開始?而且,在老家若是遇到點事,求人還得折騰地跑到工作地,這又是何苦呢?
其實,這一切還得歸根於中國人骨子裏傳統的鄉土情結,說白了還是落葉歸根的思想在作祟。就像西方文明講求“到哪裏去”,而東方文明更講求“從哪裏來”。所以,西方多出探險家,東方則盛產思想家。
而中國人的鄉土情結其實可以籠統分成三類,而每一類則對應着不同種類官員的退休。第一類叫歸隱情結,這種官員一般是看透了世俗和官場的黑暗,轉而向家鄉去尋求一片心靈的淨土。他們之所以告老還鄉,就是不屑和當朝同流合污。這種的代表是陶淵明,其名作《歸園田居》裏的詩句就很好印證了這一點。
第二類只是單純的思念家鄉,由於童年的經歷太多深刻。這種官員離鄉之後,一生都在思鄉。到了晚年,這種心情更爲尤甚。所以他們辭官只爲重溫當年的純真。這種的代表人物是賀知章,他寫的《回鄉偶書》裏說到“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還有“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都表達了他對家鄉的懷念。而其也在86歲高齡時從長安正常退休回到了家鄉。
第三類是衣錦還鄉的鄉土情結,這種說起是鄉土情結,更多是一種人慾望擴大化的表現。一般這種辭官回鄉的只是爲了向家鄉人民炫耀自己的成功,因爲在中國人眼裏,只有被家鄉人認可看到的業績才叫真正的成功。
項羽就是典型的例子,《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羽滅亡秦朝後,他放火燒了秦皇宮,還殺了秦王子嬰,意氣風發,好不得意。而這時他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回到江東老家向父老鄉親炫耀戰功,還說了這樣一句話“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意思是富貴之時如果不回到家鄉,就好像身穿錦繡在夜間行走,沒有人能看見。
而之後項羽兵敗,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自刎於烏江邊。也從反面印證了項羽心中衣錦還鄉的鄉土情結。
這三類鄉土情結基本囊括了古代官員們對家鄉的印象,也是他們爲何退休後一定要回到家鄉的原因。
那麼,爲何現代人就沒有這種觀念了?越來越多的官員選擇在北京定居退休,之後便很少踏足故土,有也是偶爾回家省親。是現代人的鄉土情結淡泊了嗎?
其實不然,思鄉之情每個時代的中國人都會有的。只不過現在交通網絡這麼發達,想回家隨便動車高鐵就回去了,紮根在北京和老家其實沒太大的區別。此外,也確實是因爲北京享有的資源和優勢要比老家大得多。
加上之前爲官時的人情網絡和同事朋友都在北京,退休後也熱鬧,處理事情相對便捷。而老家已是多年沒有回去,早就物是人非,指不定當年一起長大的同伴如今也去了大城市定居,即使是回去,也未必能找到當年的感覺。
所以,有人說就職地是人的“第二故鄉”,這話沒毛病。而對於那些官員來說,這個“第二故鄉”就是北京。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