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返鄉青年回鄉工作的職業發展主要是就業和創業兩條路,針對於就業而言,主要是要提供優質的就業機會,例如在縣區鄉鎮的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中、鄉鎮特崗教師、鄉村特崗醫生、三支一扶、村官招考等政策性基層技術與服務崗位中多對戶籍地生源的返鄉大學生進行傾斜性招錄。十八大以來隨着各級政府部門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轉移、城鄉一體化等衆多扶持農村、反哺農村、建設農村的方針政策的實施,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服務、生活條件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農村生產力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條件的改善,這成爲了吸引知識青年們回鄉發展的根本動因。

提示公務員高參——無內涵,不參閱!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突飛猛進,加劇了城鄉之間的人才的流動,這是這種流動絕大部分都是鄉村-城市的單向流動。

一方面,高素質的知識青年通過高等教育移植到城市,完成了城鄉居民的轉化、社會分工的改變和社會階層的躍升。另一方面,未升學的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則通過外出務工經商不斷“外流”到城市。

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知識青年們大多完成學業畢業以後就留在城市、建設城市、服務城市,這似乎成爲了中國現代農村青年奮鬥史的一個羣體鏡像。

一、知識青年不再是“告老還鄉”


在四十年的城市化進程中,城鄉之間出現了日益頻繁的資金、信息、人員以及物品的流動,城鎮化率逐步攀升。但是以鄉村-城市的單向人才流動,致使“農村空心化”“農業邊緣化”“農民老齡化”問題嚴峻,傳統鄉村正在迅速衰退。因此,以農村和小城鎮籍貫大學生羣體爲代表的流動的人口面臨着雙重難題,一邊是無法落腳的城市,另一邊是回不去的家鄉。十八大以來隨着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產業轉移、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諸多國家發展戰略的並進實施,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是日新月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知識青年回鄉幹事創業。他們 “逆流”而動、回到鄉村,他們有的是處於主動的主觀意願,有的是被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所吸引,有的是被動的接受家長的勸導,有的是飽含建設家鄉的熱枕。回鄉後他們有的是從事基層的社會管理和服務工作,有的投資創業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有的從事了教育醫療文化等公益崗位,有的就在普通的工作崗位發揮着自己的光和熱。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成敗的關鍵是鄉村人才的迴歸,特別是青年人才。跟以往農村出身的大學生,功成名就之後的衣錦還鄉不同。前者更多的是通過個人奮鬥實現了社會階層和個人財富、名望的躍升以後,通過對於家鄉的幫扶、捐助實現了自己的回饋鄉里的情結,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鄉土情結的捐贈與幫扶。如今知識青年的返鄉就業創業,更多的是在人生起步階段的分水嶺,青春年少時返鄉工作、創業,他們將個人的發展同家鄉的發展併入了同一條軌道,將自身的價值實現和家鄉的美好生活結合到一起。所以,當前這種迴歸既是一種人才資源的迴歸,也是一種精神回饋的迴歸。

二、知識青年“回鄉熱”的“冷思考”


(一)國家的政策的大力扶持

在中央層面,國務院先後公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在促進知識青年回鄉的引導上,共青團中央開展了《關於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的意見》就明確提出要“引導、支持、服務高校畢業生和外出務工青年返鄉就業創業,培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動能”,並強調要具體通過“外出青年返鄉創業‘燕歸巢’工程,力爭到2020年,服務10萬在外青年返鄉就業創業”。在地方層面,各地方黨委政府都出臺了結合各自地區實際的鄉村振興實施細則,做到因地制宜,層層落實,環環入扣。比如山東省不僅出臺了《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還配套發佈了《山東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方案》,黑龍江出臺了《實用技術實用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行動計劃》等。十八大以來隨着各級政府部門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轉移、城鄉一體化等衆多扶持農村、反哺農村、建設農村的方針政策的實施,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服務、生活條件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農村生產力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條件的改善,這成爲了吸引知識青年們回鄉發展的根本動因。

(二)農村地區的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

國家爲了加快補齊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加大了對於農村地區的政策、資金、人才和資源扶持力度,一大批扶農、富農、助農的政策和重大專項項目在廣大農村地區落地實施,通過國家戰略的實施極大的促進資源要素由城市向農村的轉移。各個地區政府也在通過符合本地區農村發展實際的扶持政策加大對於農村地區的資源投入,對外招商引資,承接城市的產業轉移,對內培育新的產業潛力,發達地區甚至可以通過培育村鎮產業的形式進一步放活經濟。新時代城鄉的經濟發展方式都發生了極大的變革,互聯網技術的廣泛運用、物流網絡的覆蓋、使得鄉村也可以進入信息的高速流通環節。農村地區也出現了農業科技、鄉村休閒觀光、農家民宿、特色旅遊小鎮、特色農產品種植、互聯網+農產品創業等新業態。這些農村發展新經濟形態的成熟與壯大,既逐步改善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也對於既掌握鄉土民情和專業教育的本土青年人才的需求。如果家鄉地區也有較好的就業崗位,就會使得很多有志青年願意把自己的事業與建設家鄉使命做到相結合,這是促使知識青年回鄉就業的現實需求。

(三)大城市生活的高壓力高競爭

隨着城市化的急速發展,大城市病在很多大城市開始凸顯, 90後、00後大學生在城市工作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壓力就是高房價,強競爭。一方面,大量畢業生將就業地點主要聚集在幾個一線城市,隨着高房價伴生而出的高物價,高房價,使得知識青年們的生活成本陡增。很多大城市本身固有的交通擁堵、空氣污染、戶籍准入的嚴峻問題,加之物價高漲、職業競爭、生活成本的增大,不穩定性的加劇,使得大城市工作的知識青年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滿足感大幅降低。另一方面,農村地區產業轉移的加快、基層服務的延伸、對於產業培育的加速都爲知識青年搭建起幹事創業的大舞臺,加之農村地區良好的生態環境,較低的生活成本,家人的親情陪伴,反而使得回鄉後的幸福感得到了提升。很多青年返鄉就業創業遵循的是美好生活的行動邏輯,而美好生活的本質是以“家庭本位”爲核心的一系列義務行徑,突出表現爲青年基於鄉土血緣、地緣與業緣關係,崇尚“家庭倫理”,以追求家庭和睦最大化而非貨幣收入最大化爲深層歸因。如果家鄉地區也能有較好的就業機會,加之鄉土的眷念,使得很多知識青年願意回鄉就業、創業,這是促使知識青年回鄉的情感因素。

三、爲知識青年回鄉後搭建幹事創業的大舞臺


(一)高校要合理引導畢業生到家鄉就業

高校作爲培育人才、造就人才、輸送人才的第一站,可以利用大學生、研究的職業指導課、職業規劃講座、先進畢業生宣傳典型等形式給廣大的畢業生給予更多的就業、擇業觀的塑造、培育和影響。各大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和生源地的政府人力資源部門應該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互通和無縫連接,首先是將畢業生家鄉所在地的創新創業政策更好的向生源地畢業生多宣傳,將較爲優質的基層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用人招考信息實施向生源地學生的精準投放,全程服務。對於一些服務家鄉,幹事創業的先進模範知識青年多進行典型性宣傳,形成返鄉幹事創業的感召力。對於返鄉就業的應屆畢業生要當好孃家人,對於自願返鄉就業、基層就業、基層創業帶領鄉親們致富的青年學子,要做好關心關懷、及時回訪、給予必要的支持與幫助。對於一些基層服務的公職就業崗位可以進行相關的招考輔導,幫助生源地畢業生順利就業,對於自願返鄉就業、創業的畢業生可以給予適當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做到對返鄉就業畢業生扶上馬、送一程、關懷一生。

(二)政府要爲返鄉青年搭建好平臺

幹事創業是青年的生存需要,也是人生價值的體現。返鄉青年回鄉工作的職業發展主要是就業和創業兩條路,針對於就業而言,主要是要提供優質的就業機會,例如在縣區鄉鎮的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中、鄉鎮特崗教師、鄉村特崗醫生、三支一扶、村官招考等政策性基層技術與服務崗位中多對戶籍地生源的返鄉大學生進行傾斜性招錄。縣區、鄉鎮的規模以上企業、新型農業產業、新型的創業模式都可以加大對於返鄉大學生羣體的招聘力度,這既可以解決用人的需求,也可以解決返鄉青年的就業問題,提升基層就業穩定度。針對創業而言,政府在未來引導和鼓勵青年羣體迴流鄉村創業的過程中,不僅要從外在制度上給予切實幫扶,更要將外在制度幫扶與青年行動主體的內隱需求相結合,強化現有政策宣傳,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平臺+金融+政策+培訓支持體系,幫助返鄉創業的年輕人解決後顧之憂。重點扶持一批返鄉創業青年先鋒,通過鮮活的案例、成功的示範、榜樣的力量來吸引更多的青年回鄉創業。

三、知識青年回鄉後的美好願景

在帶動脫貧致富上,返鄉青年在迴流的過程中將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信息、管理等擴大再生產要素帶回家鄉,在實現“迴流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效應的同時,也產生了“創業一人,致富一方”的乘法效應,是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重要途徑。在鄉風建設上,返鄉知識青年會潛移默化地將城市先進的規則、文明的理念、優秀的文化帶回鄉村,從而改善鄉村陳規陋習,促使鄉風文明實現。在基層治理上,當前傳統鄉村公共事務面臨無人蔘與的困境,鄉村治理陷入缺人的挑戰。知識青年的返鄉就業創業,恰好可以彌補鄉村治理主體缺失的問題,爲鄉村治理有效注入新鮮人力要素,推動基層治理朝着民主化、現代化和法制化方向轉變。讓返鄉知識青年不僅成爲有思路又想做事的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也當好鄉村“產業興旺”的領頭雁、“文明新風”的倡導者、“有效治理”的帶頭人。

(本文系公務員高參原創,作者:功不唐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