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努力!

让更多孩子受益,是我的最大动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在期中考试结束后,学到了第6单元。

这一单元,是全册中最难的部分。为何这样说?因为二年级同学,刚刚背会了乘法口诀,学会了简单的平均分和除法,现在又要接触有余数的除法,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简单的除法容易学,但是许多二年级同学,对于余数这个概念,却特别“抵触”,一开始理解起来,需要一个过程。

以一份第6单元的测试卷为例,来说一说这个单元如何学好吧!

有余数的除法,在学习中,有三个重难点要突破。

第一个重难点,就是概念的理解。

什么是余数呢?

二年级小同学一定要明白,除法当中,除不尽时,剩下的那个数,就是余数,如果简化一下来理解,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大家,最后,剩下几个不够分了,这也是余数。

而且呢,余数还有一个特质——要比除数小。只有符合这个特点的数,才是余数,如果大于除数,那说明没分完。

如何让孩子最直观地感受呢?

来看上图第一大题第1小题的第一个,在列除法算式时,孩子们先要观察,总数是12个,按照5个一分、5个一分的规律,进行平均分,当孩子们学会圈一圈后,就会发现,最终,剩下2个,没办法再分了,那么,一共圈了两次,商就是2,余数也是2。

第二个重难点,是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四者的关系。

这个关系的理解,也关系到这一单元能不能掌握扎实。

我们以第一大题的第3小题为例,进行说明。

第3小题的题目是:( )÷7=5……( ),问题是,余数最大能填几?此时,被除数是多少?

这道题目,就相当于是一个逆运算,通过已知的除数和商,来得出余数和被除数,如何来做呢?这就要进行倒推法,想一想余数应该是几?因为余数不能大于除数,根据除数等于7,所以在这里,余数可以是6、5、4、3、2、1,其中最大的,就是6,确定了余数以后,这样来想,被除数被平均分成了7份,每份是5个,还剩余了6个。也就是说,7个5再加上剩下的6个,就等于被除数。通过运算,得出答案是41。

由此,我们也确立了一个公式,那就是:

被除数=除数x商+余数。

第三个重难点,是学会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需要活学活用。

我们来看最后的压轴题,上图第3题,就比较难。

第1小题,需要算出至少需要几辆面包车?

那么,同学们就得根据总人数36,和面包车的限乘人数8,来进行运算。36除以8,显然除不尽,商为4,余数为4,问题是:至少需要几辆车,也就是说,得把所有人都拉走。因此,4辆车显然不够,因为还剩余了4人,这4人,也需要一辆车。最终确定答案为4+1=5辆。

这道数学题的难点,就在此,需要再多出一辆车,拉走剩余的人,即余数。

像这类“至少”应用题,在二年级中很常见,需要同学们搞清算理,才能答对哦!

相信在掌握了三个重难点知识点以后,二年级同学,就能扎实地学好第6单元了。

同学,你来做一做这份试卷吧,看看能得多少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