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种火炮的倍径为32,有效射程为15公里,所以按当时中国士兵的通俗叫法,“15生榴弹炮”通常被称为“三十二倍十五榴”。三十二倍十五榴的正式型号是sFH18,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生产。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sFH18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现代化武器之一,其最大拖曳速度高达60km/h,射速为每分钟4发。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火箭增程弹的火炮,sFH18让德国陆军在二战中所向披靡。所以sFH18也被德军称之为“常青树”。
1934年,蒋介石一下子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3%——3500万法郎订购德国军火。这批订购军火中最重要的非24门“三十二倍十五榴”莫属,光这一项的价格就是2088万法郎,所以也可以看出蒋介石真正想要的还是这24门“三十二倍十五榴”。
德国标准sFH18的倍径为30,有效射程为13250米。但中国方面并不满足这样的射程,他们认为这种打击力度还是不够,所以订购的时候就向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提出了“有效射程必须达到15000米”的特殊要求。
因为当时在德国有好几家军火制造商都在盯着中国的这批订单,所以莱茵金属公司权衡之下还是接受了中方的要求。
为此,莱茵金属公司专门对标准sFH18进行了改造,将其倍径由30提高到32。因为火炮倍径越大,其射程也就随之增大,所以32倍径完全能满足中方“有效射程15000米”的要求。
但当时由于德国政界与军方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所以24门“三十二倍十五榴”生产完后并没有马上交付给中方,而是直到两年后,才被运到了中国。因其重要性,24门”三十二倍十五榴“被分散给了各大新成立的炮兵营。
24门“三十二倍十五榴”首次亮相是在1937年8月爆发的淞沪会战上。装备数门“三十二倍十五榴“的国军炮兵第10营对日军发动了猛烈的炮击,日军由于火炮落后,一时之间竟无招架之力。
在淞沪会战取得耀眼的成绩后,“三十二倍十五榴”之后陆续转战各大重要战役。在1938年3月爆发的台儿庄战役中,“三十二倍十五榴”凭借着压制性的有效射程,又一次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而后在潼关炮战中的突出表现,更是让“三十二倍十五榴”获得了“潼关守护神”的称号。
除了在中原战场上大显身手,“三十二倍十五榴”还跟随中国远征军远赴西南,先后转战松山、芒市等重要战场,其突出表现让英法驻军都侧眼相看。日军更是对其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
建国后“三十二倍十五榴”自然就成了重要的历史纪念物,但也已经所剩无几了。目前可见的只有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各藏有一枚。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