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许和诸多知名歌手合作经历,常常倾泻而出的流畅旋律会让人以为他是“主流”的,他也确实擅长定制出符合市场规律的作品,但回归到自己的音乐宇宙里,“唐汉霄”这艘飞船想要带人类抵达的目标,是更加壮丽的天地。对人性深处幽微情绪的捕捉,对欲望纠结释然的放大,对“自我”表达形式的自嘲与自省,这些属于歌手、词曲作者、制作人唐汉霄的特质,让他在当下执着于流量、神曲、转化率的华语乐坛,显得跳脱而与众不同——他的作品,一刻不停地探索着“我”和他人,和社会,和世界,乃至更广大“宇宙”之间,更多有形无形存在的关系,以哲学、科幻、情爱为线索,内核则是更深层的思考角度。

一、“唐汉霄放飞自我的亚子,太喜欢了!”

《天赐的声音》最新一期,唐汉霄和张韶涵合唱一曲《眼色》,播出当晚,我看着弹幕上飘过诸多点赞的声音,留意到其中一句,不禁莞尔。

“谁来烧热我眼睛的黑色,

谁能逃得出我的催眠,

我会让你心甘情愿把一切都给我,

只要,看着我的双眼,

无法忘记,我的双眼”

舞台上熊熊燃烧的火焰特效里,他浅吟低唱,他用力嘶吼,他随之狂舞。是的,《眼色》里的唐汉霄,好像是大家比较少看到的样子?

作为声音鉴赏团成员,录制这期节目时,我和几位评审原本为唐汉霄有些担心:张韶涵那种极具穿透力的强大气场,风格相对“淡然”的他能接得住吗?没想到两个人的表演竟然“天雷动地火”,这首主题暧昧至极,充满人性欲望氛围的作品,在压抑和爆发之间游走试探,因为他和她刚好身处不同时空的“云演绎”,反而有了更为剧烈的“爱而不得”与“爱又如何”的化学反应——炙热冰冷,凝固粘稠,暗涌澎湃,挣脱纠缠,喘息呐喊……感官与情感的高潮,太迷人。

《眼色》成为《天赐的声音》第11期推荐金曲。现场点评时我说这是一个“高级情欲色彩”表演,像水与火的缠绵,编曲加入竖琴、手风琴、萨克斯等跳脱常规框架的乐器,增添了隽永神秘的古典美感,就像“爱与欲”一直是人类诞生至今亘古不变需要面对的纠缠,“双鱼座的唐汉霄,这一次将自己的内敛化作了‘明骚’,无论舞台演绎,还是高音爆发,都给我们带来完全不一样的震撼,很惊喜!”

台上的汉霄笑得灿烂,又有些羞涩,和刚刚“放飞自我”的样子截然不同。

“我觉得歌手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歌合一’,就是样貌、气质和歌曲、声音都是很集中的画面,这样的歌手并不多,张韶涵老师是其中一位,她有独特的辨识度,和她合作我兴奋又期待。”汉霄说,因为是云录制,他和张韶涵没有办法面对面磨合,双方只能通过demo各自练习,一开始他觉得这是个障碍,可有趣的是,在准备过程中,他慢慢觉得这种“隔空对话”的距离,反而放大了某种美感。

“因为《眼色》的内容表达,刚好积攒了我对某个遥远声音的幻想和渴望,得以在舞台上那一刻的宣泄和释放。我觉得‘万物平衡’这个原理适用于所有事物,我在做每一个作品或表演的时候,都尽量会去考虑到这一点,这次和张韶涵老师合作让我想起和周深表演的《末日飞船》,是互补也是融合,如果说我和周深的那一场是天与地,那我和张韶涵老师的这次表演,更像是水与火。”

翻唱过他作品《都挺好》的苏有朋说,“你的声音有某种历练感,却用一种平实的方法呈现出来,好奇你在这样的年龄怎么能表达出这种东西?”汉霄回答,“我比较看待事情最根本、最根源的那个角度。”张韶涵说,“我非常喜欢汉霄的作品,你从幕后走到台前是一件好的事情,可以让更多人理解你的音乐,你想传递的东西。”汉霄回答,自己其实是个“很不会为自己争取一些东西的人”,所以一直等待时机,直到12年后,才在今年即将发布第一张个人专辑。

二、12年,唐汉霄经历了什么?

反正,“唐汉霄”这个名字,对我来说,经历了三层认知阶段。

第一层,是用才华说话的音乐人。

2015年,刘惜君《当我身边空无一人》专辑中那首旋律大气又上口的《光》,让我记住了作曲人唐汉霄;

2016年电影《摆渡人》口碑毁誉参半,陈奕迅演唱的主题曲却得到一致好评,这次唐汉霄包揽了词曲,“我从来不说话,因为我害怕,没有人回答,我从来不挣扎,因为我知道,这世界太大”,没有华丽辞藻却有辽阔想象空间;薛之谦《摩天大楼》,Jeffery董又霖《一个人去巴黎》……渐渐发现,不少我觉得优质的作品,作词作曲栏里时不时就看到这个熟悉的名字。

第二层,是用声音去演绎自己作品的唱作人。

2019年,唐汉霄在云集众多唱作人的《这!就是原创》一路走到全国四强,应邀担任评审的我在现场感受到了这个男孩的唱作实力,他在命题创作环节写下的《都挺好》甚至比电视剧本身歌曲更受认可,和周深合唱的《末日飞船》成功出圈,创下惊人试听量,加上他在节目中带来的《忒修斯之船》、《卡西尼》,对于“宇宙”和“人性”主题孜孜不倦进行探索的唐汉霄,让我有了愈发深刻的印象。

“我飞入宇宙

向末日漂流

拯救我的错

所有的荒谬

都消逝在那星云之后

我飞向宇宙

背对这洪流

最后剩下我我什么都没有

末日的飞船载着我的骨头”

宇宙是如此恢弘而深不可测,与之相比,人类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存在,但在某种程度上,二者之间的转换又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该如何认知那种遥不可及的存在,又如何认知那个近在咫尺的自我?唐汉霄说:“人类真的只有跳出地球,融入于宇宙本身,才能有足够博大的胸怀,去审视和理解自己。”

而当我以为,这是又一个音乐圈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典型案例,饶有兴趣再去查阅他更多资料时,才发现他竟然还有不同身份——

第三层,2008年《我型我秀》全国总冠军。

人们对这档节目不陌生,对节目里走出来的人不陌生:张杰,薛之谦,戚薇,刘维,王啸坤,赵英俊,袁成杰,师洋……对于唐汉霄,却是另一番光景。

那艘飞船,出发时原本也是万众瞩目,以为很快会抵达鲜花与掌声簇拥的美好之地,却在茫茫黑暗中不断漂流,漂流……就这么度过了12年的生命轮回。

19岁就在热门节目中大放光芒的少年,经历过太多人们难以想象的坎坷:夺冠后没有得到专业打造,想解约却发现要倒赔公司十几万,靠在酒吧唱歌维持生计,生命中重要的人突然离自己而去……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就这样真实地发生着,他将岁月给予的磨砺转化为一首首血肉丰满作品,成为行业越来越受到认可的创作人、制作人,一步步形成充满想象力,散发哲学思辨思考色彩的独特音乐风格,终于在31岁时,可以实现自己在音乐上的理想。

三、唐汉霄人生第一张专辑,《阿波罗》

2020年3月,第一首单曲《双鱼》发布。这些年来,早已经阅歌无数,自认修炼得炉火纯青、“铁石心肠”的我,听唐汉霄唱着——

“温柔矫作病态又多情

失控隐忍放肆又空虚

想得通这个世界的道理

却还弄不清自己

走在

一面悬崖一面荆棘

一面湖泊一面森林

一个人活像个电影……”

一瞬间,仿佛我自己好像被完全洞悉了。那种内心全部隐秘都被昭告天下的状态,是危险的迷人,是被懂得的激动,是“羞耻的快感”。

我觉得《双鱼》是唐汉霄极其典型又有所进化的个人风格呈现——冷暖色调交织渲染的迷幻电子氛围,对自我VS世界进行深刻剖析的歌词文字,流畅而绝不口水的旋律,通过他厚实暗哑的音色,将听者投射进那个斑斓而纯白的聆听空间。

他的作品少见过于复杂华丽的堆砌,然而,其中传达出那种需要听者用心思考,乃至展开无限延伸想象力的意境之美,往往是惊心动魄的。

对人性深处幽微情绪的捕捉,对欲望纠结释然的放大,对“自我”表达形式的自嘲与自省,这些属于歌手、词曲作者、制作人唐汉霄的特质,让他在当下执着于流量、神曲、转化率的华语乐坛,显得跳脱而与众不同——他的作品,一刻不停地探索着“我”和他人,和社会,和世界,乃至更广大“宇宙”之间,更多有形无形存在的关系,以哲学、科幻、情爱为线索,内核则是更深层的思考角度。

也许和诸多知名歌手合作经历,常常倾泻而出的流畅旋律会让人以为他是“主流”的,他也确实擅长定制出符合市场规律的作品,但回归到自己的音乐宇宙里,“唐汉霄”这艘飞船想要带人类抵达的目标,是更加壮丽的天地。

“《双鱼》作为整张专辑开场,是很个人化角度,因为其实是我在借双鱼之名说‘我’,‘我’很重要,生之伟大和生之渺小同时对立而存,双鱼是个平衡,《Hello Goodbye》是平衡,《原子》也是平衡,他们都在探讨本质,只是用不同的视角,《遥望天体》是掺杂在其中的情欲,不过也是平衡,所以歌曲其实是一步步循序渐进的沟通,包括到下一首歌出现,都是在从很多角度维度在传递其观念。”

汉霄如此描述他对作品排序时的构思,这些歌跟我们印象中的流行歌曲有些不同,比如手绘插画式封面,在几张不同单曲之间,竟然构造出了如同“戏中戏”情节呼应;逐帧手绘的《双鱼》动画MV,讲述时空穿越爱情故事的《Hello Goodbye》MV,用鲜艳情境色彩和歌手黑白对嘴交织的《遥望天体》MV,都充满了奇幻和科幻碰撞的想象力,也流露出现实中人们无处不在的矛盾感。

接下来跟大家见面的一系列新歌,最终会在今年完整组成他的第一张专辑《阿波罗》。阿波罗,是送人类踏上月球第一步的飞船,也是汉霄“思辨音乐”正式的第一步。我问他,从这张专辑,从这些先后和大家见面的单曲里,你有想过,最希望大家听懂和发现的东西是什么?

“我希望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更冷静地从本质看待一切,我感觉我很像一位用音乐交流的传道者,只是我不说教,我只是讲我自己的故事,因为同所有人一样深陷淤泥之中,我知生之苦乐,无常之理,而同样不得解脱。”

“专辑定位是‘思辨音乐人’,你觉得你一直在思辨和寻找答案的东西是什么?”

“其实我越来越不知道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了,因为我在寻找某个终点的过程中,才发现终点越来越远,也许它就在一切的最初,可我们终究都是无法回头的,我们或许可以叫它‘无常’,像是大地之风,永远不知从何而来,刹那拂过,再转化为其他。”

从台前艺人,到幕后音乐人,再到回归台前的唱作人,这样的唐汉霄,从残酷而美好的生活本身中提炼出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由表及里”地去发现,聆听。

他是特别的,如一瓶在时间沉淀里慢慢发酵的红酒,那些寂寞或光鲜的经历——出身于著名选秀节目的“无名之辈”冠军,这些年和许多知名歌手合作,创作和制作的作品入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这个五月,他的又一首新歌《少年派》即将发布,为周深、黄霄云等歌手打造的不同风格作品也会面世……从19岁男孩跨越到31岁男人的唱作人唐汉霄,他身上吸引我的,是一种在无尽喧哗之中还是保持恒定疏离感的气质,让我期待,他和这张经过12年等待终于面世的新专辑,会为行业和大众带来更多可能性。

《双鱼》开始,他所要歌唱和解读的,是自己,也是所有不断陷于“选择”之中的我们,收尾那句轻轻的“Love is everything”,我在听到那一刻,几乎落泪。

“第一张专辑《阿波罗》将在今年完整和大家见面,这是《我型我秀》出道12年来第一张个人专辑,在这12年已经一个轮回的岁月里,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表达心中的感受,你会选择哪几个词?

“寻找 ,取舍 ,本质。”

寻找什么?

什么该取舍?

本质又该如何寻找?

这是唐汉霄给我们留下的一个迷人线索,

就像12年岁月轮回里,他所失去和得到的,其实都是平衡,

就像末日飞船经过漫漫旅途要抵达的地方,

也许只是最初为何而出发的起点。

我们就准备好,跟他一起启程吧。

四、流水纪+唐汉霄 独家Q&A

流:你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唱作人,在华语乐坛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

唐:我觉得我的优势是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唱作人”,虽这样说不严谨,不过我一直觉得我在做音乐只是一种媒介,表达的内容是核心,也许某一天我跑去摄影、画画甚至去做厨师,一定也都是因为我需要介质不同的途径去阐述表达,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我觉得音乐的能量场很强大,我此刻善于借用于它。

流:你的创作习惯,词曲先后顺序一般是怎样的?

唐:大多是先有曲,再有意象,再转化成文字,当然也有很多一气呵成同时产生的东西。

流:为自己而唱,为别人写歌,你觉得身份转换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市场流行度”的占比,在你创作给自己的作品,和给别人的作品时,会考虑占比的变化吗?

唐:我觉得我是一个极理性和极感性交织的人,其实为别人写歌也是在用别人之口来传达自己,幸好人的多面性隐藏于潜意识里,也许我善于调用某种方式把它们激发出来,所以这样的切换对我来说并不难,然后市场流行度其实只是一种尺度,“我要把话说得多通俗易懂”,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更愿意按照我的步调去沟通,可同一件事情我需要跟不同的人说,就需要用不同的语言语境和节奏,在我自己的专辑里我并不会过多的考虑这个,因为我希望它是历史长河中永恒的语言,而不是适合某个小时间段的语言,甚至是“网络用语”,哈哈哈哈给。

流:你觉得“唱作人”在当下华语乐坛面临的发展现状,如果用季节来形容,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唐:严冬!哈哈哈!我可能言之过重了点,不过我觉得社会现在处于经济和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的时期,其实整个世界都是一样,全人类正在一个巨大迷茫期,也许这是某一条曲线中的低谷,也是另外一条曲线的高峰,这两条曲线或许是“精神”和“科技”,艺术(包括音乐)在这个大时代下都在变革,变革的过程是混乱的、迷茫的、探索的,这个过程是必经之路,也许会到某一个节点由量变到质变,再跨越到下一个精神文明的大时代。但现在大环境下的探索力受到太多东西的影响,这个影响跟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两者需要漫长的适应和相处过程。

流:之前担任《这就是原创》评审时,我觉得有一些唱作人过于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但是当几十个唱作人聚在一起,会觉得他们表达的那些“文艺而敏感”的世界,在题材和视角上往往是雷同的,你会觉得当下华语唱作人们面临这样一个“过于沉浸自我”的问题吗?

唐:我昨天无意间播放到黄霑、徐克、罗大佑一起唱的《沧海一声笑》,接近落泪叹息,就像我读老庄,读李白时的感动。我们这个时代,把人困在了手机里,困在了互联网里,虽然缩小了距离,加快了效率,可我们越来越少有心怀天地之格局,或许越来越多的是“我很酷”,可是酷了之后呢?就没了……这就像我说的“严冬”。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适当的慢下来,特别是创作者,要从很多面和不同维度来解读世事。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