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願意投入,可是有一些孩子原本表現好好的,在上初中以後開始出現了變化,任性,不聽父母的教育。

出現早戀,逃課,迷上上網,輟學,以及其他不適合學生的事情,讓父母傷心不已,要知道,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沒有學歷,沒有文化,就會失去很多競爭力,只能做一些不輕不重的工作,收入一般的那種。

而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目光短淺,沒有孝心,還讓父母心寒。

經常聽到鄰居家發生爭吵,對我來說,已經司空見慣了。鄰居家的林虎,小的時候很懂事,很乖巧,每當別人誇獎的時候,林虎的父母都特高興。

可是林虎慢慢長大,自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上小學的時候,出現了厭學,不願去學校,父母強迫着去學校。到了初中,看上去要懂事些了,結果一學期還沒有結束,就開始了早戀,還經常逃課,老師也沒辦法,到了初中三年級就幾乎不去上課了。

家長和老師苦口婆心地勸阻,他就是不聽,還悄悄地出去打工了,說不讀書,同樣能有工作做。父母一氣之下,也不管林虎了,但是每年還是會給林虎不少錢,怕他在外面餓着了。

現在林虎也結婚生了兩個孩子,不過一切的開支都是父母在負責,連兩個孩子都是父母在帶,不給撫養費,還嫌棄父母帶得不好,沒少讓父母受氣。

夫妻倆就出去打工。在外面還說,自己運氣不好,父母啥都不能幫助,買車買房都不敢奢望。

看着其他鄰居同齡人都開上了車,林虎就旁敲側鼓得讓父母拿錢出來買車,不拿就發脾氣,自己沒本事還怪父母。

林虎的父母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尤其是精神上的,與人聊天的時候,經常倒苦水,別人也知道情況,但能做的也只有安慰。

其實像林虎父母這樣的人,還有很多,自己辛苦了一輩子,不僅要被子女“啃老”,還要受到子女的埋怨,晚年生活一點都不愉快。

越是沒本身的子女,越喜歡計較以下的事情,讓父母心寒還不自知

1、惦記父母的錢財

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就想着不勞而獲,在外掙不到錢,就走了歪路,“掙”來路不明的錢,或者是一些非法所得,來滿足自己的消費。

有一些沒本事的人,就想着能在父母那裏得到錢財,而父母年齡越來越大,會漸漸失去勞動力,有退休工資的還好一點,沒有退休工資的,生活可能都成問題。

而沒本事的人,卻不管父母的情況,變着花樣的套父母的話,變着花樣,讓父母拿錢,父母對於這樣無底線的“啃老”,苦不堪言。

2、怪父母給自己提供的條件不好

天底下沒有父母不願對自己孩子好的,總是省喫儉用,花時間花精力的對子女好,希望子女能有所成就,不用爲了生活而太喫苦。

但是有的孩子從小就很倔,從不服管,父母脾氣再好,再有耐心,也會慢慢疲憊,只要孩子不出安全事故,其他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有的孩子長大了,發現自己的能力有限,學歷有限,很多工作都被拒之門外,身邊的同齡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房、車都有了,自己除了羨慕,就是埋怨自己的父母創造的條件不好,因爲父母沒文化,沒能力,造成了自己沒文化沒能力。

3、讓父母自費給自己帶孩子

讓老人帶孩子,是很普遍的事情,但是大多數都是把父母接在身邊帶孩子,自己能上班,也能照顧父母,父母也能幫助帶孩子,這樣大家都不會太累,而且還能保證一定的收入。

有本事的子女會體諒父母,會照顧父母的心情。而沒本事的子女,就像是“鐵公雞”,讓父母帶孩子還不給撫養費,還對父母各種挑剔,甚至還伸手向父母要錢,不給就說難聽的話,讓父母不好受。

父母養育了子女,還要養育子女的子女,而子女還不懂得感恩,擱誰伸手都難受。難怪別人說人的格局不一樣,層次不一樣,也就造成了自己的生活不一樣。

從現實中對比,有本事的人,往往格局較大,更懂得感恩和回報,而且不會太計較,包括經濟方面。而沒本事的人,往往“事情多”,除了不懂得感恩和回報,還自私自利,貪圖小便宜等,讓自己的目光短淺,格局進一步縮小。如不及時改正,也會對自己的子女造成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