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小麗工作很忙,孩子兩個月時就開始上班,孩子留在家裏跟着奶奶生活,現在孩子已經三歲半了。最近小麗工作調動,不用經常出差,可以在家陪着孩子,可是她發現孩子跟她一點都不親,不主動叫她,也不跟她說話和玩,晚上也不跟她睡覺,小麗鬱悶極了。

其實生活中像小麗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年輕父母爲了生計出外打工,孩子留守在家裏跟爺爺奶奶生活,一年只有寒假和暑假才能見到孩子,還陪伴不了幾天。他們跟孩子相處的時候,總覺得孩子跟自己感情不親暱,有點隔閡和陌生。這都是因爲父母與孩子相處時間過少,照顧和陪伴孩子過少,所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無法形成。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誰照顧和陪伴的多,孩子就跟誰親。

孩子與這個世界的聯繫就是照顧和陪伴,嬰幼兒時期,餵奶、換尿片、洗澡、玩耍、哄睡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必須的照顧和陪伴,誰執行這些動作,孩子就與誰親。多數情況下,媽媽母乳餵養孩子,與孩子的關係最爲親密,孩子第一個熟悉和認識的人就是媽媽。JoJo三個半月時,別人一抱就開始哭鬧,我抱着就沒事,雖然當時JoJo並不能清晰完整的識得我的面容,但由於習慣我的照顧和陪伴,對我的氣味和撫觸都熟悉無比。

隨着孩子們的成長,孩子們更需要的是陪伴。簡而言之,就是和他們一起玩。無論是誰經常和他們一起玩,孩子們都會和他們所關心或一起玩的人親近。喬喬一歲七個月大。每次帶她下樓玩,她總是找兩個經常一起玩的姐妹,而不是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這也受到親密關係的影響。喬喬媽媽白天上班,下班後會陪孩子們玩耍睡覺。與她的祖父母相比,我的孩子與我關係最密切,因爲他們需要更多優質的公司。爺爺奶奶多照顧孩子,保證孩子不餓、不渴、不感冒、不發燒。他們缺少的是和孩子們一起玩。喬喬的母親經常看到老人在社區裏聊天,她的眼睛盯着孩子們玩耍。只要孩子們不摔跤、不打架,老人們就會談論自己,而不是和孩子們玩。

三歲前是孩子親密關係建立的關鍵時期,父母想要孩子跟自己親,需要注意些什麼?

第一、父母要有足夠的時間與孩子相處。這並不是要求父母需要很多的時間來跟孩子相處,而是要求父母在回家之後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很多父母白天上班累了一天,晚上回去只想喫飯、玩手機、睡覺,又讓爺爺奶奶帶孩子出去散步。這無疑大大減少了與孩子的相處時間。

第二、父母要給予孩子有質量的陪伴。有些父母自己邊打遊戲邊陪孩子玩,三心二意,這樣的陪伴還不如沒有,容易導致孩子覺得你不喜歡跟他(她)玩。父母回家之後,放下手機和工作,陪孩子看一會動畫片,玩一些益智玩具或者做一些親子互動遊戲等,這樣有質量的陪伴既能促進孩子智力和興趣發育,又能增加親密關係。

父母不能好逸惡勞,把孩子的責任推給父母,錯過了孩子的前三歲,無法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以後花再多的精力和時間都很難補救。如果想要孩子跟自己親,做父母一定要注意了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