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藿香9g,厚朴9g,蒼朮9g,木瓜9g,薏苡仁15g,草木樨24g,扁豆9g,陳皮6g,辣蓼草12g,鮮荷葉半張。水煎,溫服。

功效:芳香化溼,利水消腫。主治外受溼邪,肢體重着,胸脘滿悶,納呆神疲,甚則肌膚浮腫,關節痠痛,惡寒發熱。

加減:發熱加黃芩、柴胡;挾暑加香薷、佩蘭;水腫加地膚子、木防己、茯苓皮;有寒(或寒化)加附子、生薑;有熱加三顆針、生地黃;風、溼俱明顯者,加防風、黃芪、獨活、白朮;無表證去草木樨,藿香酌減。

注:辣蓼草,始自師傳,考證於《中藥大辭典》等書。爲蓼科植物水蓼的全草。別名澤蓼、水紅花、紅蓼子等。味辛,性平。功能化溼、行滯、祛風、消腫。主治痧穢腹痛、泄瀉、痢疾、風溼、腳氣、疥癬、扭挫傷腫等症。吾常用於痧證腹痛、熱淋尿澀及溼疹瘙癢等症。內服鮮品15~30g,幹品減半水煎服或開水泡服;外用適量,煎水燻洗或搗爛敷傷腫。(周正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