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即使人性恶的一面被释放出来,撕破了人性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人性之中确实存在着恶的一面,但习惯于人性善的人们,还是不愿意直面人性恶的事实,作为一种回避事实的办法,人们就要口口声声地说,这人没有人性,这人不是人,这人就是畜生。简单地理解,人们痛骂马乐宽“不是人”,是因为人们认定,能够做出活埋老母这样丧心病狂的恶行,马乐宽肯定是丧失了基本的人性。

原标题:活埋老母,“不是人”背后的人性黑洞

在当今文明盛世,竟然在陕西靖边发生活埋老母的极端恶性案件。很多人可能会像我一样,看到这个消息,犹如猛听得一声炸雷,感到极度震惊,完全就是懵了。于是,我们可以听到大量的人在怒骂活埋老母的马乐宽,骂他“不是人”,说他是“畜生”。

问题是,客观理性地说,活埋老母的马乐宽确实是人。如果马乐宽果真“不是人”,或者说,马乐宽果真是“畜生”的话,但他活埋老母的恶行,倒还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了。马乐宽是人,人们却偏偏要痛骂马乐宽“不是人”,这里就存在一个人们容易忽略的问题,人们为什么要痛骂马乐宽“不是人”?

简单地理解,人们痛骂马乐宽“不是人”,是因为人们认定,能够做出活埋老母这样丧心病狂的恶行,马乐宽肯定是丧失了基本的人性。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是人们不愿意承认,马乐宽的恶行,其实也基于人性。

我们可能倾向于认为,人性本善。但凡是穷凶极恶者,人们就要说没有人性。人性之中确实闪耀着善良的光辉,但也不能否认,人性之中,也存在着邪恶的“黑洞”。人性中恶的一面,一旦被释放出来,人的作恶多端,肯定要比毒蛇更恶毒,肯定要比猛兽更凶狠。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曾有过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争论,但很快,人性善的观点,占了上风。因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性善就占据了主流。因此,我们在认真体味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时,或多或少会感觉到,其中透出一丝丝的虚伪,透出伪善的尴尬。何以至此?根本原因,就是把人性善抬得太高,以至于脱离了真正的事实。

古人发现了人性恶的一面,虽然被打入到了中国文化的暗角之中,但是,不会因为人们不说,或是人们不愿意承认,人性恶就不存在。人性恶的一面,还是潜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一旦找到了合适的时机,人性恶就会被释放出来,这时人们才如梦方醒一般地看到,原来人性还有如此恶的一面。

即使人性恶的一面被释放出来,撕破了人性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人性之中确实存在着恶的一面,但习惯于人性善的人们,还是不愿意直面人性恶的事实,作为一种回避事实的办法,人们就要口口声声地说,这人没有人性,这人不是人,这人就是畜生。

人就是人,却偏偏要说作恶的人“不是人”,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在刻意回避人性恶。

具体到孝敬父母,从古到今,充斥着太多的美好言词,特别是孝敬父母的人性基础,就是基于血缘关系,因此更让人觉得,孝敬父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我们听着耳熟,是吧。可是,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会真正把家中老人视之为宝呢?

老人在失去劳动力之后,需要子女赡养,在内心深处把老人视为家庭负担的人,为数不少吧。

在老人因病因老而生活不能自理后,老人需要子女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照料生活起居,在内心深处把老人视之为大麻烦的人,为数不少吧。

生活中,确实存在骂老人为“老不死”的情况吧。当然,这种情况,以跟老人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媳居多。但是,即使是亲生儿子,心里巴望着老人早死的情况,有没有?

像陕西靖边马乐宽这样活埋老母的情况,当然是极为罕见的事。但是,口里说孝敬父母,但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孝敬父母的人,那可是太多了。

可以说,在孝敬父母方面,表现出来的人性恶,最为普遍,也最为常见。

唯有太阳与人性不可直视。对于人性恶,我们直在极力回避。但是,人性恶是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的,我们不能不直视人性之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