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鱔喫死人是真的嗎。事實上,那麼多傳說白鱔喫死人肉的,從來沒有得到過科學證實,僅僅是一個悠久的傳說而已,就像傳說貓有九條命而事實上貓同樣會死一樣。

下面是我讀高中時,跟一位同住洞庭湖畔的同窗的對話:

他:你見過白鱔嗎?

我:沒有。你見過?

他:見過,跟黃鱔不同,黑背白肚皮,樣子更像魚。

我:好喫不?

他:沒喫過,也怕喫得。

我:爲什麼怕喫得?

他:聽說白鱔是專門喫河裏死人子的,誰敢喫?

這次對話後不久,我在湖邊的漁船上買魚時,第一次看見了白鱔,半漁桶。當有人告訴我那就是白鱔時,我特意跑過去仔細看了看。咦,這個傳說中喫死人子的惡魚,看上去一點也不讓人感覺害怕。

相反,還覺得有點可愛,黑背白肚皮,尖尖的腦袋,鼓鼓的眼睛,扁平的身體,半米來長,在漁桶裏靜靜地待著,偶爾輕輕地滑動一下,挺溫馴的樣子。

可是有了”喫死人子“這麼一個先入爲主的惡劣印象,就再也沒有喫白鱔的念頭了。漫長的歲月裏,關於白鱔的記憶越來越悠遠,彷彿盛產白鱔的洞庭湖根本就沒有這種魚,貌似它就不是一個能給人們喫的魚。

時光流逝,關於它的惡譽積累得越來越多——幾乎衆口一詞地認爲它們真的以死人肉爲主食。以至於洞庭湖裏產量不小的野生白鱔,即便還是有些人會嚮往,會惦記,卻似乎無法在濱湖各大小城市上市。

全國著名的岳陽魚巷子,什麼稀奇古怪的魚沒有啊,卻唯獨很難看到白鱔那婀娜曼妙的身姿。岳陽大大小小的專業魚館裏,如果不是客人刻意“點播”,那也沒人能夠輕易喫到它。蒙冤的洞庭湖白鱔,就這樣年復一年地遭遇冷落,大量流往外地。

野生的白鱔極其珍貴,網上看到的價格可以高達每市斤255元,高於甲魚。而人工養殖的白鱔價格沒有上100元的。在相對流行喫白鱔的江浙,最便宜的竟然僅20多元一斤,估計味道也是天壤之別。

食在廣東,倒是廣東人啥都不怕。就像當年內地還在爲企業姓啥激烈過招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埋頭髮大財了一樣,當內地在長久地糾纏於白鱔的“人肉”問題時,他們一直在悶聲不響地大快朵頤,大喫特喫,大飽口福。甚至把白鱔奉上粵菜系的大雅之堂。

廣式烤白鱔,稱得上大快朵頤吧?

廣東人真的是慧眼獨具,敢爲天下先。白鱔因其食用價值高而有“水中人蔘”和“軟黃金”之稱,時下風行大江南北的新派粵菜“生猛海鮮”一族中,白鱔正是其中備受食客嗜好的名貴魚類之一。

廣東人的清蒸白鱔,不曉得是不是從咱洞庭湖發運過去的?

它肉質細嫩、肥潤、味道鮮美,還是粵菜中高檔酒席常用的烹飪原料。據科學分析,白鱔營養價值很高,富含蛋白質和脂肪,對維持人體正常視覺機能及上皮組織形態,維持人體正常性機能有重要作用。

科學家認爲,白鱔的食譜很廣,傳說中的白鱔喫死人肉,純屬無稽之談。事實上,那麼多傳說白鱔喫死人肉的,從來沒有得到過科學證實,僅僅是一個悠久的傳說而已,就像傳說貓有九條命而事實上貓同樣會死一樣。

“白鱔爲肉食性魚類。自然界鰻苗主要攝食浮游甲殼類生物,長大後主要攝食小蝦、小蟹、水生昆蟲、螺、蜆、蚯蚓等,也捕食小魚和高等植物的碎屑。喫死人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可以放心使用。”

白鱔喫死人是真的嗎?_39健康問答_39健康網

ask.39.net

1998年,我們報社一行赴江浙考察學習,在蘇州、無錫、南通等地,東道主都給予了盛情的款待。所到之處,幾乎都是用當時最時尚、最昂貴的白鱔、駝鳥肉招待我們,幾天時間讓我們過足了口腹之癮。

駝鳥不是湖鮮,這裏就不說了,只說白鱔。我們一行十多人當中,也有個別不喫白鱔的,估計也是受了“不良風氣”的影響,這就讓我們喜歡的大飽口福。白鱔一端上來滿屋子就香了,江浙流行的做法跟廣東一樣,也是“烤”爲主。

烤出來的白鱔肉,色香味俱佳。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本來以爲這肉會很油膩的,事實上白鱔做得不好是會有些油膩,有些腥味。可是烤白鱔落口之後,感覺肉質又緊又酥,香氣襲人,簡直稱得人間美味,可以當作最好的點心來喫。

面對着如此誘人的佳餚,你要是還在猶豫不決,用咱們岳陽土話來說,那你就是扮把(摔傷)噠腦殼。。

到了這個份上,說得不好聽一點,那白鱔肉,即便真有惡譽,在如此美味誘惑之下,俺也要棄之不論、光着膀子上了!真的,我平常是最怕肥肉腥膩的,魚肚皮、扣肉、豬腳之類的東西邊都不沾。可是面對着如此誘人的白鱔,我一塊接一塊喫得猴急,全然顧不得喫相是否難看。

朋友,換了您,您會怎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