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在北部城區找一處觀景休閒的高地,那一定不能錯過象耳山!


這座位於李滄區深圳路旁的小山頭在網絡上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又萌又好玩的大象滑梯、曲折蜿蜒的步行道、傳統而精緻的觀景臺、平整大氣的中心廣場……諸多優秀元素彙集在此,使得象耳山不僅深受周邊居民的喜愛,更成爲新晉的網紅打卡地。


跟着地圖導航來到象耳山的位置,你會產生疑惑,這不是棗兒山嗎?沒錯,就是棗兒山。據文獻記載,棗兒山歷史上早期因其平面形狀像一隻鳳凰被稱作“鳳凰山”,從側面看上去像大象耳朵又稱作“象耳山”,後因其山上多棗,周邊居民上山採食,因此“棗兒山”這個名字沿用下來。

當年康有爲途徑此地,從遠處看到山形像大象的耳朵,他把自己比喻爲一粒糠,認爲只有藏在大象的耳朵裏才安全,於是花了60大洋,買到南莊村民劉希秋5畝6分地作爲自己死後的藏身之所。


康有爲晚年在青島度過,他對青島的評價爲“青山綠樹,碧海藍天,中國第一”,認爲青島是宜居城市。康有爲原墓址是李滄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園改造時結合文物保護部門的意見進行了修繕保護。同時,爲打造公園特色主題文化,公園沿用了“象耳山公園”的名稱。

象耳山公園最受網友們歡迎的莫過於山北側的羣象滑梯區,大大小小的滑梯做成了可愛的卡通象外觀,其中最大的一座滑梯高達5米,適合8歲以上的兒童和成人遊玩,正是這座滑梯在網絡上俘獲了大量粉絲。另外兩座兩米多高的小象滑梯深受兒童喜愛,再加上各種可愛的卡通雕像,這個區域已經成爲孩子們最愛的遊樂場。

沿着蜿蜒的步行道上山,景觀植物分列道路兩側,裝飾沿途風景,一路上可以看到公園設置的諸多觀景臺,平臺周邊設有大量的休息座椅,供市民遊客坐在這裏吹風觀景。

在即將登頂的位置,一座拱形的木橋高跨于山路頂端,橋上刻着“康橋”二字,讓人很容易想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此橋採用廂廊結構,登橋望遠,夕陽、金柳、山路、行人盡收眼底,頗有詩中意境。

繼續攀登,很快便抵達了山頂平臺,此處可以觀看東、北、西側的城市風景。

一條古色古香的觀景長廊縱列於平臺西側,坐在木凳上便可以觀望到膠州灣的海上落日,不少年輕人坐在木凳上,聽着音樂賞着美景,十分愜意。

在公園最高處,便是一處充滿中國風的庭院,院中便是最高處的觀景閣,閣樓擁有最無敵的觀景視角,東望嶗山、西觀海景、北瞰城色、南望繁華。到此,也就理解了爲何此處爆紅網絡。

此外,象耳山公園有多條通道直通山下,每一條風景都不同,在西側的山道中間,還設有平整的中心廣場,這裏是居民們健身最愛的場所。

康有爲墓原址也在該區域,墓址豎立的大型“書簡”寫有康有爲的文章,山坡巨大的立石面山,刻有論語經典語句和“禮”“義”“信”“智”等大字。

平臺道路兩側設有中國古風亭閣,可以說,這裏能滿足休閒、散步、健身、賞景的所有需求。

(記者 宋新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