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成绩不理想,很多学生把原因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习没有效率。

②我已经很努力,成绩依然不理想,确实不是学习数学的料。

③如今的数学试题实在太难了。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初中数学学不好,源于懒惰与自信的纠缠
首先,介绍两个基本的事实。

事实一:后进生懒得记,从而失去对简单题的信心。

★题01:解如下方程

3x²-2x-1=0

这是一道关于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只要学生记住一元二次的求根公式,把上式中的“a=3"、“b=-2"与“c=-1"带入公式之中,便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其实,在初中阶段,大多数的简单试题均是这样,只要记住概念与公式便可以应付这样的试题。许多孩子,刚上初中的时候,对于数学的概念与公式不加以记忆,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越来越感觉吃力,从而失去对学习数学的信心。

这个视频《学生记公式实录》反映了一个事实:学生在学校几个星期没有记住的三角函数值公式,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不到5分钟就记住了,所以,许多的学生并不是不能记住,而是懒惰。

事实二:中等生懒得写,从而失去对难题的信心

★题02:中考压轴题

如上中考压轴题,其中的第一问:四边形MNQP何时为矩形?通过对试题的阅读,很显然当线段MN处于AB中间位置的时候,四边形MNQP是矩形,通过计算便可以得到:当1.5S后,四边形MNQP是矩形。

第一问对于大多数中等生来说很是简单,但是,据多年的观察,像第一问这样的问题,在中考中,有很多的中等生都没有去做。其根源就在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许多中等生遇到困难的试题,便选择放弃,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对难题的信心。

再次:基于以上两个事实,可以来说明:初中数学学不好,源于懒惰与自信的纠缠

其实,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在一个班里真正放弃学习的学生是极少数,既然没有放弃学习,为何又学不好呢?

许多学生,也试着去学习,对于后进生来说:偶尔对某个知识点感兴趣,便去记一些公式,然而数学是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记住当前的公式而没有记住与之相关的公式,依然不能正确的解答试题,有些学生便选择了放弃。而对于中等生来说:在考试中,也愿意去解决一些难题,但是解决几次之后,不仅难题没有解决正确,甚至有些基础题由于没有检查,出现了一些错误,最后也选择放弃。

最后,简洁的归纳为:因懒惰影响学习数学的自信,而不自信便是学不好数学的原因。
做好3点迎接海阔天空
第一:对概念的刨根问底便有了对简单题的云淡风轻

举个例子来说吧!有理数的概念为: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那么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为:整数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而分数要求分子与分母必须是整数,分数的形式还可以是有限小数与循环小数。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来解决一下★题03:下列哪些数是有理数?

①0.3 ② 0 ③ 1/π

④1.34244..... ⑤9.9 ⑥2/5

对于概念有了刨根问底的理解,面对此题便有了云淡风轻的感觉,从而很容易就得到答案为:①②⑤⑥.很多的时候不是不会做题,而是由于概念没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导致题都读不懂。

第二:写题的云淡风轻便有了对于难题的步步为营

★题04:计算

面对如上计算题,心中至少有如下步骤:

①用公式处理题干中的影响计算的部分。

②计算出结果

这样,以后面对这样的试题的时候便有云淡风轻的感觉,很多的学生由于写题的不规范,便会让自己在处理题的时候糊里糊涂,从而本该做对的试题,没有做对。

而难题呢?其实,就是由许多的简单问题组成的,有了如上的感觉,在面对难题的至少有信心去解决难题中的一部分。从出题人的角度来看,也希望中等生能够做对难题中的一部分,这也是中考数学压轴题第一问很是简单的原因。

第三:对难题的步步为营便有了学习数学的海阔天空

★题05:中考压轴题

对于如上压轴题:

①找到试题所求:从A′做AB的垂线交于N点,则线段A′N就是所求。

②再结合试题中的数据与关系,便可以解决此题。

当一个学生养成对难题步步为营的习惯之后,便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走得更远,从而迎接海阔天空。

对概念的刨根问底式的理解,便会在遇到试题不会慌张;而对每种试题有了清晰解题思路,便会有云淡风轻式的自信;而养成对难题步步为营的习惯,则便有海空天空般的感觉,这种感觉便是解决难题的一种自信。

总结

通过本文的描述,数学学不好,有文章开头里的原因①与②的同学,可以自觉地把所学的概念与公式记住,并加以理解,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初中数学学不好的原因,根本不是主要的原因。而对于长期处在中等生这个阶段的同学来说(也就是原因③的同学),遇到难题失去去理解题意,试着去做自己能完成的问题,你便会发现:难题并不是难,只是有时候选择了懒了一点而已。

作为一个初中生,当你越放弃懒惰,就会越自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