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虽然看起来是在用心的听课,其实只是在简单的听,不往心里记,不会主动思考,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等到老师讲解时,又听得稀里糊涂,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数学是一门侧重思考和练习的学科,要想取得好成绩做题是必须的,想要比别人好的话还需要去做课外题,假如做的题目是所有人都做过的、仅仅满足于平时的那些作业,那还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比别人的分数高呢。

  很多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时数学成绩非常好,上了初中却越来越差了,这是为什么呢?初中数学知识点覆盖面和难度都在不同程度的加大,对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方式能力也有了更大的要求。年级越高,题目越是千变万化,靠大量的刷题已经无法跟上老师传授知识点的速度了,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初中数学成绩下降。初中学生对数学“头痛”,需要了解以下四个学习方法,争取考出好成绩。

  一、学习数学需要“自主思考”

  有些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虽然看起来是在用心的听课,其实只是在简单的听,不往心里记,不会主动思考,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等到老师讲解时,又听得稀里糊涂,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在上课时,初中学生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多想想每个题、每个定义更深层次的意义,遇到不错的解题方法,主动去思考这样解题的好处是什么。这样主动去想,不仅能让我们更加认真地听课,也能激发对某些知识的兴趣,更有助于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既要专心地倾听老师的讲授,也要注意听取同学们的发言,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是很不够的,学习态度可能仍然是被动的。我们还要边听讲、边思考,还可以边思考、边猜测。在思考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解答,它的主要根据是什么?老师对答案的分析是否有道理,为什么要这样来考虑?问题的解答步骤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不是唯一的?自己能否换一种解题思路,使得解法更加简捷、灵活?

  二、学习数学需要“善于做题”

  数学是一门侧重思考和练习的学科,要想取得好成绩做题是必须的,想要比别人好的话还需要去做课外题,假如做的题目是所有人都做过的、仅仅满足于平时的那些作业,那还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比别人的分数高呢。

  做题很重要,我们做完一道数学题,也要想着总结它的中心思想:题目涉及到哪些知识点;解题中用到哪些解题方法或思想,以此与命题人“沟通”,才能达到“领悟”的境界。当然,解题后的总结,还应该考虑:问题是否可以有其它解法;是否可以进行推广用来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只有做到“举一反三”,才能真的会“触类旁通”。

  三、学习数学需要“归纳总结”

  每道数学题的解题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初中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的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

  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

  本题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

  初中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解题体系,由浅入深,逐步完善,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解题速度就会得到很大提升。初中学生在解数学题的时候,不要抱着单纯解决一道题的目的去解题,而是要学会举一反三,能够做到“会解一道题,学会一类题”。

  四、学习数学需要“独立完成作业”

  学习数学,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如果平时碰到不会的题,连想都不想,就直接去找答案,这样会形成一种依赖,等到考试的时候,没有这些快捷的渠道,自然会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办。

  一个初中生平时做计算题,用习惯了计算器,等到考试的时候规定不能用计算器,还能按时做完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独立完成作业可以检验一下对课堂上的内容是否真的掌握了。一些同学在课堂上感觉什么都听懂了,做题也做得很快,感觉蛮不错,一对答案才发现错了好多。初中生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坚持下来,一定会进步的。

  数学没有学好,让很多初中生学生感到头痛,并不是没有学习数学的天分,是没有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初中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可以把数学成绩提高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