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刘邦并不是秦末唯二相争的诸侯,却是最有代表性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性格的不同造就了两人结局不同,比如刘邦可以忍一时之辱,假意顺从项羽,项羽却很难忍受别人挑战他的地位,两军对峙的时候,项羽居然要求跟刘邦单挑,刘邦会怎么回复呢?
鸿门宴之后,刘邦被项羽安排到了汉中,封汉王,他忍气吞声走了,还烧了一回栈道表示自己再也不回来了。但事情变化得很快,刘邦得到了韩信,听了他的东出大计后,决定重新跟项羽争夺天下。然后,刘邦取得了关中,项羽被刘邦的表面工作忽悠了,以为刘邦已经满足。
结果是项羽去打东边齐国,西边就留给了刘邦发展。因为项羽杀了义帝,不得人心,刘邦以此为理由发动诸侯们共同破楚,楚汉正式相争于公元前205年爆发,各有胜败,两人围着一座城打起了持久战,这座城的名字叫成皋,一会儿被项羽占领,一会儿被刘邦占领。
打来打去,双方疲惫不堪。刘邦的妻子老父被项羽扣在手里,项羽试图用他们作为人质叫刘邦投降,不料刘邦却说我们当初约好了做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又有项伯从一边劝解,使项羽放弃了这个打算。接着项羽屯兵广武,跟刘邦形成了对峙局面,谁也赢不了谁。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只想速战速决,无奈军中的士兵都疲劳了,粮草储备也不够了,于是项羽想出了一个新办法,他隔着山跟刘邦喊话:“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思是说,再这么耗下去咱俩谁也得不了好,天下百姓受战乱之苦太久了,还不是我们两个人造成的?不如咱俩痛痛快快打一架,谁赢了谁坐天下,谁输了谁回家抱孩子,这样可以尽早解救天下百姓!项羽果然很直接,但刘邦怎么肯呢?
项羽可是能举鼎的霸王,自己拼武力哪能拼得过他。项羽见刘邦不肯跟自己打,就退而求其次从军中挑了几个壮士出战,结果刘邦命令手下善射的人一箭把壮士们全射倒了,项羽简直气急败坏,亲自穿着重甲出来挑战,汉军惧怕项王的气势,不敢射箭,刘邦听说后也惊了。
项羽想单挑的决心太强烈,刘邦不得不巧妙地回了8个字:“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你武力过人没错,但我就是不跟你单挑,你能拿我怎么办?君子动口不动手,别指望我跟你一样性急冲动。项羽更气了,两人隔着山对峙讲话,刘邦不紧不慢地数了下项羽的10大罪状。
比如项羽杀了义帝;比如项羽烧了秦宫等等。刘邦的话讲完了,项羽的怒气值也升到了最高点,他挥手让手下人射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回射中了刘邦的胸口。刘邦反应特别快,立刻弯腰摸着脚说:“哎呀你这蛮子射中我的脚了!可恶!”
其实刘邦伤得挺严重,但为了安定军心,他还是强撑着起来巡视军营。楚汉大军相持了将近1年时间,项羽实在耗不下去了,这才有了后来的划分鸿沟,定“楚河汉界”。当然,这条界线也没能阻止刘邦统一天下,项羽最终死在了乌江边。而刘邦说的那句话则流传下来不断演变,至今已成了口头禅“君子动口不动手”。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