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力帆汽車向“兄弟”賠償7.83億,前4月銷量僅677輛

力帆乘用車與兄弟公司重慶盼達汽車租賃公司(下稱“盼達用車”)之間的買賣合同糾紛,最終以力帆乘用車向盼達用車賠償7.83億元結束。而這無疑將讓銷量已經處於停滯狀態的力帆乘用車,再添幾分生存壓力。

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777.SH,下稱“力帆股份“)在近日發佈公告的公告中披露了重慶仲裁委員會的仲裁結果。

盼達用車成立於2015年,是力帆股份旗下新能源汽車智能出行平臺,提供分時租賃、專車租賃、企事業機構團體長租等用車服務的公司。從資本關係看,力帆乘用車與盼達用車均爲力帆股份的子公司,後者持有盼達用車15%的股權。

按照力帆股份對外披露的信息,2015年至2018年期間,力帆乘用車和盼達汽車及其指定公司共計簽訂《購銷合同》22份,購買力帆乘用車的新能源車輛近萬臺。然而,所購車輛在運營過程中卻出現電池嚴重衰減、設計缺陷等嚴重質量問題,導致大部分車輛出現故障需長期維修甚至無法運營的問題。

2018年9月26日,力帆乘用車和盼達汽車針對後者的損失賠償簽訂了《關於採購新能源汽車的補充協議》,根據這份協議,盼達汽車最終向力帆乘用車公司索賠共計7.98億元,其中包括資產損失、營收損失等。

北京一律所的律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力帆乘用車以及盼達用車的實際控制人是一家,但他們畢竟是兩個獨立法人,所以如果合規性上沒有問題,這起兄弟公司之間的“追償”從法律上看完全是合理的。而力帆股份此前在對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回覆中也承認,力帆乘用車銷售給盼達汽車的部分新能源汽車確實在運營中出現較多質量問題。

雖然如此,但業界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對於這起兄弟公司之間的追償卻表示高度關注。一是從追償的金額看,盼達用車在此前的仲裁申請中,要求力帆乘用車向其支付7.98億元的賠償金,但據力帆股份在5月6日對上海證券交易所給出關於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與盼達汽車之間的糾紛問詢回覆,自2015年到2018年間,力帆乘用車及其關聯公司共計向盼達汽車銷售9907臺整車,銷售金額共計10億元。平均計算,力帆向盼達汽車銷售的汽車平均售價爲10.1萬元。

而盼達用車在車輛運營幾年後,向前者的索賠金額中,包括資產損失6.14億元、營收損失1.6億元、交強險損失2218.61萬元以及市場租賃停車場的租金損失198.91萬元,共計7.98億元,每輛車的綜合索賠價格達到8.05萬元。即便按照最終的仲裁結果,力帆乘用車需要向盼達用車支付的單車賠償金額高達7.9萬元。衆所周知,新能源車的殘值率,即便是保值率最高的特斯拉,3年殘值率也基本上僅爲50%,那麼,如此高的追償金額,是否符合行業常規?

第一財經記者試圖聯繫力帆乘用車對此進行評論,但無果。而盼達用車的負責人則對記者表示,“一切以公告爲準”。

雖然仲裁結果已出,但力帆乘用車能否按期足額償還是個未知數。隨着旗下力帆乘用車在市場上的節節敗退,整個“力帆系”都面臨着較大的資金壓力。據此前力帆股份發佈的公告,控股股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力帆控股”)持有的無限售流通股約6.04億股股份被凍結,凍結股份佔力帆控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的97.28%,佔力帆股份總股本的45.96%。而力帆控股的股份被凍結的根源在於,力帆乘用車向橫琴金投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通過融資租賃形式融資1億元,所出現的部分逾期。

自2019年7月至今,力帆股份涉及的訴訟仲裁案件就多達10起,涉及金額超過30億元。而據力帆股份2020年一季報顯示,一季度力帆營收5.64億元,同比下滑74.8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1.97億元,同比下降103%。母公司總負債爲87.69億元,其中流動負債76.64億元,而其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只有36.5萬元。

此外,力帆方面發佈的銷售數據,今年前4月,力帆乘用車累計銷量僅爲677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