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立大會現場,還發布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成立宣言”,20所聯盟高校將以推動實現成渝地區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爲目標,在制度建設、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社會服務、國際交流合作、資源共建共享等方面開展合作,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目標實現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科研合作是此次聯盟的“重頭戲”,聯盟明確,以聯盟成員學校現有科研力量爲基礎,以現有優勢科研領域爲支撐,加強公共創新平臺聯合建設,推動人文社會科學協同研究,共同實施巴蜀文化振興工程,建設成渝跨區域高校聯合實驗室,整合吸引科技資源特別科技人才,打造雙城經濟圈高校協同創新體系,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

今天,又一個重量級大學聯盟成立,這次在西南地區。

5月12日下午,成渝地區20所大學共同發起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在成都正式成立。聯盟囊括了成渝地區大多數名校,包括四川高校有12所、重慶高校有8所。

成立大會現場,還發布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成立宣言”,20所聯盟高校將以推動實現成渝地區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爲目標,在制度建設、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社會服務、國際交流合作、資源共建共享等方面開展合作,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目標實現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

哪些高校參與其中?

據瞭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包含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大學等成渝地區二十所高校。聯盟高校將共同探索符合中國特色、西部特徵、成渝特點的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的新內涵、新路徑與新模式。

四川高校有: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師範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西華大學、西南科技大學。

重慶高校有:重慶大學、西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

聯盟高校將開展哪些合作?

據四川在線報道,該聯盟主要在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社會服務、國際合作、公共資源共享與共建以及制度建設方面開展合作。

聯盟成員之間要建立創新人才培養聯合基地,聯合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推動聯盟成員學校之間學生跨校交流與培養,探索推動學分互換認定機制。兩地的學生線上課程資源可以共享,同時,兩地學生還可以聯合開展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社會實踐與校園文化等活動。

聯盟成員之間的教師還可以共引共享、互聘互用,跨學校授課,跨學校指導學生等。兩地可以共同召開雙城經濟圈高校引才大會,開展教師聯合招聘與培訓工作。推動雙城經濟圈內政府對高校人事人才、社會保障政策逐步統一。共同探索人才評價體制機制研究。聯盟高校要選派優秀的幹部相互掛職鍛鍊等。

科研合作是此次聯盟的“重頭戲”,聯盟明確,以聯盟成員學校現有科研力量爲基礎,以現有優勢科研領域爲支撐,加強公共創新平臺聯合建設,推動人文社會科學協同研究,共同實施巴蜀文化振興工程,建設成渝跨區域高校聯合實驗室,整合吸引科技資源特別科技人才,打造雙城經濟圈高校協同創新體系,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

高校強強聯手成立聯盟,成新趨勢

近年來,高校成立大學聯盟之風日盛,名校抱團發展大勢所趨。

2018年10月24日,北京大學牽頭,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加盟的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立。九所醫學領域知名學府聚在一起,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與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2018年11月6日,由復旦大學、香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十六所香港和上海地區高校組成的滬港大學聯盟成立。這是內地高校與香港高校合作的再次“升級”。

2019年1月11日,數學“雙一流”建設聯盟在北京大學成立,超過二十所高校出席了成立大會。數學是很重要的基礎學科,是推動科學技術發展以及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之一,數學“雙一流”建設聯盟的成立,會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數學學科建設的改革和創新,爲國家大戰略服務。

2019年3月16日,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在延安大學成立,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知名高校加盟。九所高校均有“紅色基金”,它們將在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基礎上進行協同發展。

2019年5月22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重要成果發佈儀式在安徽蕪湖舉行,現場成立了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發起成立的五所高校爲華東五校。

2019年11月初,由上海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江蘇大學、安徽工業大學發起的長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學科技園聯盟在上海正式成立。5所高校將積極推進高校科技園區合作,聯合培養人才,共建成果孵化和轉化機制,輸出更多科技成果。

一大批頂尖名校強強聯手、抱團發展,成立大學聯盟,是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人才互通,更是共謀創新、攜手前行。

無論是現在,或是將來,這都不是壞事。不過,大學聯盟不能成爲一個閉合的資源圈,而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生態圈,海納百川方能廣袤無垠!

部分內容參考:四川在線、重慶大學新聞網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