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自2019年年末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發酵以來,各國汽車行業“哀聲連連”。但在疫情中,零部件逆市而行,部分電子元器件價格上調20%-30%,甚至翻倍。那麼,近期您所在企業是否也遇到過原材料漲價問題?顯然,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中瞭解供應鏈上下游關係變得尤爲重要。

4月汽車銷量結束了連續21個月的下降

數據顯示,4月,我國汽車銷量爲207萬輛,同比增長4.4%,爲2018年7月以來首次回到正增長。今年1-4月,我國汽車銷量爲576.1萬輛,同比下降31.1%。中汽協表示,樂觀情境下,如果海內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今年我國汽車銷量將下滑15%;悲觀情境下,如果海外疫情繼續蔓延,國內汽車銷量將下滑25%。

2019年1月-2020年4月汽車銷量

4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56.8%

2020年4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爲56.8%,環比下降4.2%,同比下降6.9%。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介紹,4月是傳統消費淡季,疫情下經銷商降價促銷、政策刺激等多重因素影響之下,汽車市場進一步回暖,但客流量依然沒有達到去年同期水平。

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趨勢

汽車零部件“漲價潮”兇猛

進入5月份,全球零部件企業漲價通知頻出。根據蓋世汽車消息,這波全球汽車零部件漲價潮趨勢很可能持續半年至一年。

受疫情影響,歐美等國家的海外零部件巨頭漲價尤爲明顯。漲價零部件涉及汽車電子、總成、底盤、內外飾、輪胎等領域。而且疫情期間橡膠、炭黑等原材料供應不足,直接導致了輪胎價格的上漲,3-4月間,倍耐力、米其林、固特異、住友等國際輪胎巨頭已紛紛宣佈在歐美市場漲價,普遍上調約5%。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國內零部件產品暫時不會漲價,但今年可能不太會給車企“年降”優惠,主要原因在於原材料供應問題和汽車智能化零部件研發成本的上升。

可見,“疫情衝擊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是這輪零部件漲價大潮的主因之一。

零部件貴了,冷軋板是否會有影響?

疫情之下,原材料減供所帶來的蝴蝶效應將沿着漫長的供應鏈蔓延,不僅將影響零部件、4S店、代理經銷商、車企,甚至由於零整比係數的升高,汽修、保險公司也將承受更多壓力。

成本壓力在向下遊傳導的同時,又受到市場環境、供需關係的制約,幾乎產業鏈條中的每一方都能感受到“兩頭受氣”的痛苦。而對部分國內零部件廠來說,這波漲價潮或許存在一些機遇。國內某汽車鋼供應商表示,零部件漲價會促進非核心技術的零部件被國產廠商替代。

冷軋板行情表現又如何?

據鋼鐵世界指數顯示,1月以來,樂從市場冷軋指數持續下跌。5月第一週,樂從冷軋指數降至3620元/噸,比年初累計下降20.61%。而進入5月份,冷軋指數穩步增長,至今,冷軋指數追至3790元/噸,不到兩週時間裏,上漲170元/噸,漲幅4.70%。現貨價格方面,5月12日,規格爲1.0*1250*C的冷軋卷板報3850元/噸,較前一日上漲30元/噸,漲幅0.79%。

從樂從市場冷軋庫存來看,3月初衝至歷史高位,達60.7萬噸。隨着國內疫情逐步受控,下游用鋼行業大面積復工復產,冷軋需求持續好轉,庫存量逐漸下降。4月上旬後,庫存連降四周,截至5月8日,樂從冷軋庫存爲50.25萬噸。鋼廠方面檢修停產計劃提上日程或已減量實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供應量,需求方面有所上揚,導致短期供需錯配,價格持續上漲。

基本情況總結:

疫情對車市影響仍然持續,整體汽車市場逐步回暖,4月汽車銷量結束了連續21個月的下降,但庫存預警指數仍位於榮枯線之上,且原材料、零部件價格上漲帶來的整車供應鏈穩定性風險,也引發了一些車企的擔憂,同時,能否影響汽車用鋼的需求也值得大家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