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還是懷疑蘇軾要是活過來看到乾隆和着自己的韻寫的追星詩,能當場被氣死。《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三迭蘇軾韻》,。

要說追星那家強,當屬彈幕鼻祖乾隆帝。

都知道乾隆爺極愛品鑑文學藝術作品,喜歡的作品就大章一蓋,蓋得諸多傳世名作都成了牛皮癬,比如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一共才28個字,乾隆太喜歡了,砰砰砰給蓋了172個章,但是如果您覺得乾隆爺就是這麼簡單粗暴的熱愛文藝,錯、錯、錯,那您是太不瞭解乾隆爺了。

乾隆爺人家那可是個文藝青年(中年、老年),重點是乾隆是個詩人,一生寫了40000多首詩,40000多首詩是什麼概念呢,《全唐詩》一共2000多詩人,一共40000多首詩,乾隆絕對是最勤奮,最高產的詩人,可惜的是乾隆寫了這麼多首詩居然沒有一句“紅”的。

作爲詩人的乾隆,最喜歡的詩人是誰呢?就是蘇軾,不得不說,乾隆的品味還是沒毛病。

而且對於蘇軾這位偶像,乾隆追星可不是簡單的弄幾幅作品蓋幾個章子就完事的,追蘇軾,乾隆是認真的。

乾隆御定六位唐宋詩人,選錄他們的詩歌2600多首,留下御批點評,收入《四庫全書》,這六位詩人分別是: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蘇軾、陸游,不用說別的光看書的篇幅厚度,就能看出乾隆有多喜歡蘇軾。

乾隆下江南,簡直懷疑他是去追星去了。

蘇軾在江蘇鎮江金山寺和甘露寺寫了三首長詩《遊金山寺》、《自金山方舟至焦山》和《甘露寺》,兩首詩都挺長,傳唱度也都不是很高,但是當粉絲乾隆下江南來了,那畫風可就不一樣了,先看看乾隆在鎮江都寫了什麼詩——

《逰金山寺用蘇軾韻兼效其體》,

《 逰金山寺再疊蘇軾韻》,

《逰金山寺三迭蘇軾韻》,

《 逰金山寺四迭蘇軾韻》,

《 逰金山寺五迭蘇軾韻》,

《 遊金山寺六疊蘇東坡韻》,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用蘇軾韻》,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再疊蘇軾韻》,

《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三迭蘇軾韻》,

《自金山放舟至焦山四迭蘇軾韻》,

《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五迭蘇軾韻》,

《自金山放舟至焦山六疊蘇東坡韻》,

《甘露寺和蘇軾韻》,

《 金山妙高臺和蘇軾韻》。

這還沒完,金山寺有個蘇軾送給佛印的玉帶,有的玉已經掉了,乾隆命人找了上好的玉石補好玉帶,對着玉帶做了五首詩——

《題蘇軾玉帶》,

《再題蘇軾玉帶》,

《詠蘇軾玉帶再疊乙酉詩韻》,

《題蘇東坡玉帶三疊舊作韻》,

《題金廷標留帶圖》,求玉帶的心裏陰影面積。

這還沒完,除了和着蘇軾的詩韻大肆寫詩之外,乾脆在自己的詩裏直接用蘇軾的詩或者典故。

  • 《甘露寺》裏寫“四雄跡已泯”,用的是蘇軾《甘露寺》中“四雄皆龍虎,遺蹟儼未刓”,乾隆還特地加了注((見蘇東坡詩。)生怕別人不知道這句用的是蘇軾的;

  • 《 泛舟長江夕景》中“炬樹歌船亦底爲,印公蘇老應能辨”,把佛印和蘇軾都給搬了出來;

  • 《遠帆樓觀燈船火戲詞四首》頭陀山下夜行船,金樹銀花頃刻燃,照入江心霞影赩,東坡先着祖生鞭。爲了把蘇軾拉進來,韻都用成這樣了,乾隆也是盡力了;

  • 《 金山三迭舊作韻》——“想象繩牀參印老,補蔵玉帶證坡仙”。(寺有坡翁玉帶久缺數版壬午臨幸爲補足之曾有詩),補玉帶這個事感覺夠說一輩子;

  • 《遠帆樓即景四首》 ——“大江東去千秋調,多把黃州誤潤州。(寺壁勒明季夏言等大江東去詞,蓋皆數典東坡黃州之作)”不忘給東坡年譜考據;

  • 《登金山塔頂三迭舊韻》“了知未似東坡句,卻喜依他韻屢拈”。這個還是頗有自知之明。

不知道蘇軾要是活着,看到這位粉絲,不知疲倦的,和着他的韻做着水平相當有限(gou pi bu tong)的詩,作何感想。反正乾隆這目光炙熱的,追着蘇軾,一副死纏爛打,狗皮膏藥貼上去的架勢,着實驚到好幾百年後的喫瓜羣衆,原來皇帝也和鄙人一樣啊。

不過還是懷疑蘇軾要是活過來看到乾隆和着自己的韻寫的追星詩,能當場被氣死。

對於同樣的蘇軾愛好者,看到乾隆對偶像這麼用心,用力,頓時好感度增加了很多,大家都是“東坡肉”(不知道,蘇軾的粉絲團這個名字的話會不會太油膩),猩猩惜猩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