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裏兩人吵架不歡而散後,愛瑪委屈、生氣,但當聽到奈特利返回的腳步聲後,沒有繼續賭氣反而撒嬌似的說:。奈特利幾乎是陪伴着愛瑪長大的。

以及《愛瑪》中大家耳熟能詳的金句:“只有窮困潦倒的老姑娘,纔會成爲大家的笑柄。”
豆瓣評分8.4,IMDB評分8.1。
當然,她也有苦惱,有個無法逃離的宿敵——“別人家的孩子”
這裏只提其中一句:“如果我不是這麼愛你,也許還能多說一些。”
在談婚論嫁之前,不僅要認清別人,還得了解自己。這不僅使得彼此不會錯失良機,更是對雙方的尊重。
在簡·奧斯丁的作品中,愛情名句數不勝數。雖然她本人一生未婚,卻比大多數人更理解愛情。
像是《傲慢與偏見》中的:
將感情埋藏的太深有事是件壞事,如果一個女人掩飾了對自己所愛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許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機會。
婚姻不應該被金錢的貪婪驅使,只有真摯的愛情才能讓我結婚。

又或者時《理智與情感》中的:
高貴與幸福是沒有多大關係,但是財富與幸福的關係卻很大。

《愛瑪》

敲黑板,劃重點!
只要你有錢,單身不是罪!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部被不少評論家視爲簡·奧斯丁最爲成熟的作品——
Emma


在簡·奧斯丁的作品中,想必大家都會認同,她在男女關係上卓越的洞察力。
她描寫英式鄉紳家庭中優雅的刻薄與世故、人物之間剋制的有情與無情,真實的彷彿要從畫面上跳躍出來。

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對應愛情中不同的理想型。
不過今天我們不談論《傲慢與偏見》達西這種可遇不可求的男神幻想型;

又或者《勸導》中勇敢忠誠且癡情的溫特沃斯上校;

而是《愛瑪》中天資聰穎、品格高尚,集摯友、愛人、人生導師於一身的奈特利先生。

對比同齡人,愛瑪的童年可幸福多了。
當弗蘭克·韋斯頓的母親去世,他被迫離開父親,被姨媽帶走,甚至姓也改了。

當簡·費爾法克斯的姨媽家道中落,爲了她過得更好,她被送走,離開親人以及所熟悉的一切。

而愛瑪有一個愛她如生命的父親,他富有,盡其所能提供最好的給她。
所以當母親去世時,她仍舊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從小到大,她耳邊都會響起貝茨夫人日常叨叨,簡被送走後學到了什麼?有多麼優秀?

任誰聽到這些恐怕都不甘心,所以她主動請奈特利先生教導她。
簡會法語,她學漢語。

簡讀100本書,她就讀101本。

但這麼比下去簡直沒完沒了,於是她換個方向:觀察人,給人做媒。

一次,她間接讓她的朋友哈麗特·史密斯,拒絕農民馬丁的求婚。
因爲愛瑪認爲即使她是一位私生女,她也是紳士的女兒,她值得更好的人選。

但在奈特利看來,愛瑪想的太天真了。
然而愛瑪的伶牙俐齒、以及固執使得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裏兩人吵架不歡而散後,愛瑪委屈、生氣,但當聽到奈特利返回的腳步聲後,沒有繼續賭氣反而撒嬌似的說:
“真高興你回來了,我們永遠都會是朋友。”
姐妹們都學着點,看看什麼叫吵架也能可愛又迷人。
不過要是將《愛瑪》看做偶像劇可就太簡單了。
這裏角色的複雜、生動、真實,三觀的厚道嚴謹,比一般偶像劇可有營養的多。
就像愛瑪爲哈麗特反駁的那樣,一個孩子不該爲他人的過錯負責,她有資格得到更好的。

道理對嗎?當然對。
但現實中我們知道,門當戶對總是大概率的。愛情無法脫離現實,它與現實是緊緊相扣的。
因此後來,當愛瑪費盡心力撮合哈麗特與家境良好的埃爾頓後,結果卻發現人家看上的是她時的震驚與氣憤!

奈特利的紳士、富有主見與睿智是貫穿全劇的。
參加舞會時,本不打算跳舞的他,看到哈麗特沒人邀請時,他主動邀請。

他組織聚會時,愛炫耀、閒操心的韋斯頓夫人爭着要替他組織,他斷然拒絕。

當愛瑪當着衆人的面調侃一把年紀的貝茨夫人時,他教訓她。

奈特利幾乎是陪伴着愛瑪長大的。然而早在一開始,財富與美貌兼有的愛瑪就聲稱自己是不婚主義者。
甚至當奈特利小心試探,她可以成爲自己莊園的女主人時,她也沒有聽出這句話隱藏的含義。

那這樣的愛瑪要如何知曉自己的心?又怎樣和奈特利先生終成眷屬呢?

不過這些就不劇透了。
另外最後,奈特利對愛瑪字字真誠、柔情、不容懷疑的表白,可以說是影視劇中告白的範本。
僅憑這裏,就能打五星。
不知道有多少人聽到這句感同身受。越是在所愛之人面前,越是笨拙,笨拙的甜蜜。

愛情沒有我們想象的強大。在愛情之初,我們總幻想它能改變一切,但最後才發現誰也改變不了誰。
無論是《傲慢與偏見》的伊麗莎白,還是《愛瑪》中愛瑪,都是瞭解自己後、弄清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才獲得幸福的。

這也是簡·奧斯丁對即將步入婚姻男性與女性的建議:
點贊是個好習慣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