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期間,位於798藝術區的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進行了雲觀影交流活動,紅磚美術館首次進行線上直播,多座博物館也開展各類在線觀展活動。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聚焦這一主題在UCCA沙丘美術館呈現“沉睡者的抵抗”,展覽展映前期,有一場十分精彩的雲觀影活動。

在全球藝術空間紛紛閉館、藝術展覽延遲或取消的時候,線上計劃逐步提上日程,文化藝術工作者在擱淺的計劃中又迅速忙碌起來。

疫情期間,位於798藝術區的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進行了雲觀影交流活動,紅磚美術館首次進行線上直播,多座博物館也開展各類在線觀展活動。有專家認爲,藝術在虛擬公共空間大有可爲。雲觀展的形式看似被動地成爲觀衆的選擇,但數字虛擬的公共藝術空間成爲了一個特別重要的藝術表達平臺,給觀衆帶去了不同的觀感。同時,社會上出現了很多公共文化藝術和非盈利的社會組織,這些重視藝術教育的組織,帶動觀衆參與公共文化活動。最好的藝術,從不束之高閣。

“沉睡者的抵抗”展覽現場

紅磚美術館直播首秀雲上逛展與遊園

近期,隨着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人們的日常娛樂活動有序開展,紅磚美術館也如期開放,但紅磚美術館在4月中旬進行的首次直播活動是一次“雲觀展”的全新嘗試。園中的藝術展品與自然風光通過屏幕傳達到每一個觀衆的身邊,讓每一個觀衆都得到了精神享受,這次直播高峯時吸引60餘萬名觀衆同時在線。

茂盛的綠意依附在紅色的磚牆上,黑天鵝一家悠然自得地在湖面中盡情享受着滿園春色……紅磚美術館的春天總是令人沉醉,這些美妙的景色也通過雲直播的形式出現在無數個屏幕之上。

“莎拉·盧卡斯”展覽現場

這次的直播分爲三個部分,首先在重量級專業導覽的帶領下,觀衆們可以看到目前美術館正在展出的充滿力量、挑戰傳統的“莎拉·盧卡斯”個展,導覽員在屏幕另一端詳細地進行作品講解,與觀衆分享展覽幕後故事。

直播畫面中,一面雞蛋牆格外引人注目。這些雞蛋在砸向牆面的一瞬間呈現出來的痕跡像向日葵、又像是抽象畫。“從這件作品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當代藝術對於材料的使用是非常開放和自由的。”導覽員說道。

打開紅磚美術館的公衆號,依然可以看到這次展覽精彩的開幕。“蛋”的形象經常被與生育概念聯繫在一起,當1000枚雞蛋紛紛砸向白牆,蛋黃、蛋清、蛋殼流瀉的痕跡迅速在牆上渲染出一幅畫,紅磚美術館隨之沸騰了起來,這件“正在發生”的行爲及裝置作品《致女人的一千個雞蛋》(One Thousand Eggs: For Women),拉開了展覽帷幕。

“莎拉·盧卡斯”展覽開幕《致女人的一千個雞蛋》行爲現場

在藝術家莎拉·盧卡斯的作品中,不同形態的“蛋”反覆出現,發揮着符號性和喜劇性的效果。同時,觀衆還可以觀看到隱藏在園林中的巨大神祕作品。

第二部分爲紅磚遊園記,紅磚美術館被譽爲“一年四季都適合拍照的地方”,整座美術館由北京大學建築研究中心教授董豫贛擔綱,採用紅色磚塊作爲基本建築元素,努力在建造砌築過程中不切割、儘量保證每一塊磚體的完整性,從而構成了獨特的建築語言,打造出一座於生長於喧囂之外,懷擁別樣園林的當代美術館。

在這座園林中如何解鎖拍照奧義?是誰在照顧美術館中的萌寵和植物們?黑天鵝一家最近在忙什麼?這些疑問都可以在這個環節得到答案。

紅磚美術館園景

第三部分則是美食與好物相遇。美術館的餐廳、咖啡廳和會員俱樂部等配套設施正散落於偌大的園林中,漫步其中不時會有咖啡的香味飄來。此時,在雲上一邊觀賞園林,在屏幕另一端享受下午茶定是一種別樣的體驗。

“春天是園林最美的時節,我們在策劃這場直播的時候,把主題落在了逛展和遊園踏春上,既照顧想看展覽的藝術愛好者,也兼顧更多受疫情所困、渴望體驗自然的公衆。”談起此次直播的契機,紅磚美術館副館長Wendy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這次直播的直接原因是受疫情影響,線下參觀美術館不能實現,而如何通過線上的各種渠道與手法加強與公衆的黏性及品牌傳播,是美術館正在思考的問題。

“另一方面,基於當下年輕人觸媒習慣的考量,直播、短視頻等形式本就在我們今年的計劃中,只是說疫情加快了我們的進度。”

在疫情時期,虛擬公共空間已經發揮了獨特的藝術價值,變成一個重要的藝術表達平臺。虛擬公共空間裏的藝術作品,其創作手法、展現形式以及接受和體驗方式都會呈現出傳統藝術作品所沒有的特性。“對我們來說,當代藝術的傳播如何破圈、與公衆鏈接,我們還有很多可嘗試的空間。”Wendy如是說。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雲觀影沉睡者與夢境

“當一個人入睡時,他才真正成爲‘這世界無名的主人,歷史再也無法掌控的人’,才得以短暫逃離無處不在的規訓,以沉睡的姿態,行靜默的反叛。”喬治·佩雷克1967年在小說《沉睡的人》中寫道。

人類對睡眠的探索古老而原始。疫情蔓延後足不出戶的日子裏,“睡眠”這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事情重新受到重視,夢境的內容也被更多人提起。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聚焦這一主題在UCCA沙丘美術館呈現“沉睡者的抵抗”,展覽展映前期,有一場十分精彩的雲觀影活動。

在持續6天之久的電影展映活動中,12位嘉賓以“夢境”爲主題逐次分享了6部電影作品帶給他們的祕密感悟。

“沉睡者的抵抗”

UCCA沙丘美術館於2020年4月30日至9月6日呈現展覽“沉睡者的抵抗”。展覽旨在通過10位藝術家的創作與思考,傳達對如火如荼的“24/7永動機制”的抵抗,喚醒對“睡眠”在當下意義結構中的再思考。通過繪畫、裝置、影像、聲音等多種媒介,藝術家從睡眠切入,如同推倒多米諾骨牌般,進一步觸及並探討意識、夢境、記憶、勞作、景觀等豐富議題。

展覽由UCCA策展人秋韻策劃。參展藝術家包括:常羽辰、費亦寧、李爽、安娜·蒙特爾、凱蒂·帕特森、沈凌昊、葉兆豐、張可睿、張如怡、澤拓。

現代社會的作息方式早已打破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節奏,白天與夜晚、工作與休息、公共與私密之間的界限趨於模糊。尤其是在2020年這個寂靜的春天,一切驟然陷入停頓,休眠的城市,無眠的焦灼,永眠的生命。沉睡者與覺醒者,順從者與抵抗者,互相滲透,無限接近……睡眠作爲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生理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下更加值得探討。

藝術家們以“沉睡者的抵抗”爲切入點,將人類最古老和基礎的生理需求之一“睡眠”置於當代社會的宏觀背景之下進行審視,通過繪畫、裝置、影像、聲音等媒介對睡眠的意涵與隱喻展開探討,並衍生觸及多個議題。

本次展覽在呼應UCCA沙丘美術館貼近自然的慢節奏屬性的同時,在觀看作品動線的設置上也與睡眠的主題形成呼應,依照自然睡眠的過程:從進入睡眠——夢境——延展的順序依次呈現 10位藝術家的作品,將觀衆的不同體驗與認知納入共同營造的夢境之中。

在展覽開啓之前,一場以“夢境”爲主題的雲觀影活動格外具有吸引力。這次雲展映選取了來自5個國家的6部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具有其自身的意義和探討的觀念。

第一部電影是在東方語境下,是枝裕和導演作品《海街日記》。電影將觀衆帶回6月的鎌倉,那種滿是海街的水汽,講述着海街小鎮日常的生活,從當代女性視角出發溫柔地撫平家庭關係裏所有無奈的褶皺和裂痕。第二部電影《比海更深》,電影呈現了當代社會和家庭中對各種角色的規訓。

轉而聚焦西方文明的影像,電影《索爾之子》重現二戰時期奧斯維辛集中營裏的非人噩夢;《甦醒的亞當》則在集中營生還者備受煎熬的精神領地之上反思納粹主義的黑暗、人們精神的創傷以及意識的本能反叛。

愛爾蘭電影《龍蝦》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虛構的近未來社會,居民的婚戀受到嚴格控制管理。電影擁有反烏托邦的骨骼,它披着黑色幽默的外衣,作了一場抵抗現代固有婚姻制度以及階級權力的睡夢。

最後一部是俄羅斯電影《迴歸》,借男孩兒們沉默的反抗去探尋原生家庭裏缺失的父親形象,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從神話角度思考人生與死亡,以極強的寓言性講述了一場俄狄浦斯式的家庭悲劇之夢,敘述了父親所帶來的理性和殘酷的世界。

不論是生活中的褶皺與無奈,還是戰爭的殘酷與精神的創傷,抑或是虛擬社會的假想和原生家庭的桎梏,每一個情緒都站在進入無限思索的門口,在雲上的時光中,影像的魅力以及各色的夢境都會圍繞在身邊。

這場“沉睡的夢”,感同身受後你又想到了什麼?

線上相遇並非虛幻只是與藝術邂逅的另一種形式

中國故宮博物院

領略故宮雲上春光

在2020年的清明節,已經閉館70多天的故宮爲了不讓公衆錯過紫禁城的旖旎春光,600歲的故宮進行了2020年的首次直播。爲儘可能全面地向觀衆呈現故宮春日的美好,三場直播設置了三條各具特色的“雲遊”路線,涵蓋了西、中、東各路景緻。

4月5日首場直播僅人民網各平臺累計就有1100多萬人次觀看。網友紛紛留言:看直播就好像身臨其境,如此空曠的故宮難得一見。據悉,此次直播活動有20餘家網絡平臺實時播出。與此同時,故宮直播相關話題連續兩天登上微博、抖音的全國熱搜榜,其中微博平臺上“故宮2020年首次直播”“故宮的花開了”等話題討論量約1.84億。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此次直播策劃時間較短、相關經驗不足,在內容與路線規劃和設施設備配置等方面仍有改進空間。“未來將考慮開展更多短時段直播,爲大家在不同的季節直播不同的景色,也可能會對非開放區進行更多呈現。”

英國大英博物館

承包藝術審美

前段時間,大英博物館在線直播的方式,開啓首次中國直播夜,讓衆多網友在線品嚐了這道大洋彼岸的文博大餐,承包了各種不同觀衆的藝術審美。

衆所周知,大英博物館作爲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爲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大英博物館的在線館藏數據庫也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廣泛的線上博物館搜索平臺之一,可以在線搜索超過400萬件物品。線上“展廳”板塊介紹大英博物館的超過60個展呈空間,並且包含兩個虛擬展廳,觀衆可以盡情享受“雲觀展”。除此之外,大英博物館擁有豐富的教育課程,涵蓋各個年齡段,由於疫情影響,博物館終止了課程預訂,但是仍然可以下載部分課程。

美國古根海姆博物館

深度藝術感受

古根海姆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現代藝術博物館之一,也是一家以連鎖方式經營的藝術場館,博物館的總部設在美國紐約,除此之外,在西班牙畢爾巴鄂、意大利威尼斯、阿聯酋阿布扎比(在建中)擁有3處分館。

前段時間,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舉辦了《鄉村,未來》特展“中國鄉村新篇”,展區參觀鄉村會議室等陳設,一些中國人習以爲常的新農村生活如今被一羣中外藝術家選中放進展覽。

打開古根海姆博物館的網頁,可以見到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設計的螺旋大廳。其中,線上網站設有參與板塊,分別有“視頻”“音頻”和“博客”三個欄目。視頻部分集中了大量在古根海姆做過展覽的藝術家採訪;音頻部分有講述博物館建築、展覽的故事,也有嘉賓對談等;博客板塊是各種不同的專題,對某些深度話題展開討論。

由於疫情影響,博物館將公教活動放在網上,這些課程生動豐富,互動十分便捷。

荷蘭梵高博物館

梵高暖暖的愛

“美術館也許關閉了,但是我們將文森特帶給你”。近期,梵高博物館正在閉館期間,但打開線上官網,這句話在十分顯著的位置,送給每一個喜愛梵高博物館的觀衆。博物館的主頁選用了一幅梵高的自畫像,配色也是梵高標誌性的青藍色,一種暖暖的感覺湧上心頭。

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館藏梵高黃金時期最珍貴的200幅畫作,佔其作品的1/4。有素描幾百件(也有說上千件),還有梵高的幾乎全部書信,因此備受矚目,其中最知名的當屬“羣鴉”與“向日葵”。

線上內容主要集中在“遇見文森特”的板塊。觀衆可以通過三個方式走進梵高:梵高的生活和工作(16個線上主題可供閱讀)、揭祕梵高背後的故事和館藏。與此同時,觀衆可以通過線上瀏覽博物館的商業專題,查看關於梵高的周邊產品,還有比梵高博物館更瞭解梵高的地方嗎?

王雅靜編輯韓哈哈圖片提供紅磚美術館 UCCA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下載“北京頭條”APP

志願者王雷: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孫松林:以“5G速度”書寫信息時代

石倚潔:放歌路上堅持的人

康輝:平凡人 不凡路

「 2020年5月7日 林彥俊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