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海市蜃樓》之後,好久沒有在院線看到合格的驚悚、懸疑片了,看見大家熱評《利刃出鞘》,這兩天也去看了,確實還不錯,故事編排得很緊密,人物之間競相爭輝,戲味蠻濃的。

  喜歡讀推理小說的觀衆,看完《利刃出鞘》這個片子,應該會覺得過癮,關於身家億萬著作等身、兒孫滿堂的推理小說家自殺的故事,屬於一個工整、流暢的古典本格推理,所有的一切細節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故事牽出的一個家庭裏的各色面孔,纔是最有意思的,一羣戲骨和戲精的對決,幾乎沒有勝負,軟弱善良的女主角活在狼羣裏,基本上屬於“因禍得福”。

  這幾年華語電影泥沙俱下,很多人評價一部電影好壞的標準就是“是否有一個劇本,是否會講好一個好故事”,《利刃出鞘》就是好故事的範本,人物、拍攝、製作等方面都堪稱精品,片子的大多數場景都是室內,通過人物對話、行動來完成,但懸念鋪設,人物關係環環緊扣,絲毫不顯得沉悶,緊湊的節奏恰到好處地抓住了觀衆眼球。這個故事就像是通過思維模擬導圖完成的,所細節都經得住邏輯推敲。

  一開始,觀衆會被推理小說家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這個大概念吸引,但是,當偵探貌似粗枝大葉地對身邊的“犯人”沒有起疑心,甚至還邀她做自己的助手“華生”,就能猜出這個故事並不簡單,一定是幕後有人設了一個看似天衣無縫的局,正等着所有人鑽進去。偵探的存在意義就是假裝入局,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揭露真兇的面貌、手法、惡意種種。

  應該說,這是一個簡單的燒腦故事,說它簡單,是因爲這個故事基於常見的遺產繼承、家族糾紛爲切入點,殺人手法一點不離奇,也沒有錯綜複雜的線索,更沒有接連不斷的腥風血雨、殘酷的死亡和找不到頭緒的殺人動機;說它燒腦,是因爲在看似普通的故事模版上面,編導很講究,嚴絲合縫地講了一個好故事,看完有回味的餘地。

  在每個人都可能是兇手的前提下,擺在眼前的“犯人”倒不像是犯人了。作爲旁觀者,偵探其實是欲擒故縱,只是聽別人講述案情,回答問題,不動聲色地觀察每個人,不做任何個人傾向性的透露。

  很多觀衆可能到中途就猜到真兇是誰了,不過可能是靠蒙或靠直覺,對兇手的作案手法還是不太清楚,就等最後偵探揭曉謎底,展開所謂“甜甜圈”的最核心部分。

  看慣一身硬朗的肌肉大叔丹尼爾·克雷格飛天入地、打來打去,卻在這個片子裏化身爲不動一刀一槍,優雅冷靜,全憑智力解決懸案的紳士偵探,還是有些不習慣,但是當他在片尾完美地揭開整個故事的核心謎團時,你會想起史上那些性格各異的名偵探,英國口音的丹尼爾·克雷格也許去演福爾摩斯,大家難說也會喜歡,不知道這個“名偵探布蘭科”的故事還有沒有續集。

  一個女孩的淳樸善良被利用,一個偵探的優秀大腦被利用,隱藏在人羣中的真兇以爲這樣就能掌控全局,“燈下黑”地實現自己的完美犯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可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卿卿性命,恰恰因爲女孩太善良,所以她靠無私和善良獲得瞭解救,而偵探的聰明大腦也從委託人的角度逆向思考,洞悉了整個案件最險惡的用心和最兇惡的操弄手法。

  馬克杯上“My House ,My Rules, My Coffee”這三個句子,起到了首尾呼應的效果,某種程度上已故的推理作家,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在關於遺產繼承的問題上,他沒有犯糊塗,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當女孩站在天台上端起馬克杯,俯視貌合神離的這一家人,她似乎繼承了作家的品格,她能繼續維持這個家庭的運轉嗎?只要繼續善良,肯定可以。

  賞味期限

  春風十里,不如你。

  書影音,見真心,

  花十分鐘時光倒流,讀一篇小文春風不留。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