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比如男主最後承認推車下水的時候男孩沒死,其實之前已經有一兩聲細節,但是當時看的時候不會太注意,鏡頭一轉是一頭鹿,觀衆也會恍惚應該是自己聽錯了吧,直到揭示原來沒聽錯的時候真的會驚出一身冷汗,同時驚詫人怎麼會壞到這個程度。《看不見的客人》勝在編劇,幾分鐘一個情節的突然變化,每一次轉折都是一處人性的深淵,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看不見的客人》勝在編劇,幾分鐘一個情節的突然變化,每一次轉折都是一處人性的深淵,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國內公司多做《看不見的客人》這類看似小衆影片的引進,也是十分不錯的。一方面,部分觀衆對於大量好萊塢大片早已審美疲勞,觀衆需要分層;另一方面,一二線城市的觀衆也需要一些類型更細分、質量更成人化的影片。

一部西班牙懸疑電影《看不見的客人》正在影院熱映,上映6天票房超過5000萬,這個成績和許多動輒數億的好萊塢大片或者國產大片的確難以相提並論。但是,別忘了這是一部2016年的海外電影,事先沒有任何宣傳,也就是傳說中的“裸上”,並且沒有任何華麗“卡司”陣容(即演員陣容)可言。那麼唯一吸引觀衆走進影院的就是它的類型了——“懸疑”。週末我去電影院看了,基本上很多影院幾乎都滿場,走出影院的時候,聽到觀衆說:“想不到西班牙電影這麼好看哦,轉折真多,編劇太強了。”

的確,這部《看不見的客人》勝在編劇,幾分鐘一個情節的突然變化,每一次轉折都是一處人性的深淵,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第一次轉折出現在車禍發生的時候,男女主角做了掩蓋車禍這個錯誤的決定,就發生了“撒了一個謊之後就要用一百個謊去圓之前的謊”這樣痛苦的事情。第二次轉折是女主遇到車禍男孩的父母,是一個突發的懸念揭示,其實也爲之後女主後悔痛苦埋下了伏筆。

之後就是男主一路敘述如何一步一步掩蓋事實,製造不在場的證明。再一次發生轉折是男主說推車下水的時候發現男孩並沒有死,之前已經有細節鋪墊,但當男主親口承認的時候,還是希望滿屏能飄過彈幕“人渣”兩個字。女律師揭開身份——她是車禍男孩的母親,算是全片的一處高潮,又一次情節大轉折,令人有快意恩仇之感。

但最後揭示一切並非如男主口中所說——他是被迫走到這個境地,相反,他纔是整個案件主導時,纔是揭露了本片最大的懸念。“看不見的客人”在片中所指是密室裏一直找不到的兇手,男主一直對外宣稱是其他人殺了他的情婦,但其實沒有其他人。所謂看不見,是他內心隱藏的“惡”,在遇到導火索時就瀰漫到無限大。只爲了不影響自己的生活,隱瞞自己的婚外戀,他就殺了遇到車禍的男孩,之後怕暴露又殺了情婦,兩樁命案之後,他還是毫無愧意地隱瞞一切,尋找最好的律師爲他開脫,爲了維持自己表面上那個完美的事業和生活。

所謂人性的黑暗,就是和表面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樣——這是導演在《看不見的客人》裏想說的。導演和編劇是同一人,應該說編劇水平十分出色,敘事能力也是有條不紊。應該說這麼一個西班牙的片子,和中國觀衆幾乎談不上有任何聯繫,但是吸引人的是故事、懸念和故事裏揭示的人性,將觀衆連接到了這個異國故事當中。

諸多細節的鋪墊,讓一切意外的轉折就變得合理。如果情婦遇到車禍男孩的父母是純屬巧合,就會變成一種牽強的設定。但是男孩正好在回家的路上,恰巧他父親也是經這條路回家,而這個地方人煙罕至,串起來就比較合理了。再比如男主最後承認推車下水的時候男孩沒死,其實之前已經有一兩聲細節,但是當時看的時候不會太注意,鏡頭一轉是一頭鹿,觀衆也會恍惚應該是自己聽錯了吧,直到揭示原來沒聽錯的時候真的會驚出一身冷汗,同時驚詫人怎麼會壞到這個程度。

影片整體都走一個比較冷靜平實的敘事風格,沒有許多國產懸疑片一驚一乍的那種氛圍。靜靜地講一個好故事,最需要的就是導演平靜的心態,其次纔是手法。其實這種講求敘事又有內涵的外片很多,比如加拿大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的《囚徒》(2013年),他的《降臨》今年在國內上映了,國內公司多做《看不見的客人》這類看似小衆影片的引進,也是十分不錯的。一方面,部分觀衆對於大量好萊塢大片早已審美疲勞,觀衆需要分層;另一方面,一二線城市的觀衆也需要一些類型更細分、質量更成人化的影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