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思淼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1937年8月初,在居庸關東南的南口,國民革命軍十三軍89師,在師長王仲廉的帶領下,正在緊急搶築工事。該師共有四個團,總兵力13000人左右。師長王仲廉畢業於黃埔一期,1903年出生,29歲就當上了師長,這一年他34歲,少將軍銜。
有人或許會問,他升得這麼快,是不是得到老蔣的信任了。其實不是,老蔣其實是看不上他的,但他會打仗啊,升得快,是因爲戰功。他們來的南口,任務,是掩護第一戰區長官部撤退。他們要面對的敵人,是日軍第5師團和獨立混成第11旅。
8月9日,日軍開始大舉進攻,進攻的套路,沒什麼稀奇,就是先用飛機和大炮輪番轟炸,然後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開始向守軍的陣地進攻。面對日軍猛烈的炮火和兇悍的進攻,89師各個團,雖然傷亡很大,但他們堅守陣地,遠距離用機槍掃射,近距離用手榴彈,再近一點,就拿起大刀,與日軍肉搏。
戰鬥打到18日,89師有點扛不住了,爲什麼?因爲傷亡太大了,兵員得不到補充,前沿陣地一個接一個失守,對此,王仲廉師長沒辦法了,他向13軍軍長湯恩伯報告,請求增援。對此,湯恩伯心裏也是有數的,但他也沒辦法,他帶來的兩個師以及配屬他指揮的第17軍1個師,都是這種情況,他到哪裏找援兵去呢?
於是,爲了穩定軍心,他告訴王仲廉師長以及其他兩個師長,說老蔣已調晉綏軍和衛立煌率領的第十四集團軍總共40萬大軍,正在火速趕到。真實情況其實是,晉綏軍正在向後跑,衛立煌率領的第十四集團軍是在向這兒趕,但行動緩慢。戰鬥打到8月26日,89師快打光了,原有13000多兵力,現在也就700多人了。
對此,湯恩伯也心疼啊,畢竟,89師是他的嫡系部隊,打成這個樣了,不心疼是不可能的,最終,他在請示老蔣後,下令89師撤出陣地。但此時想撤談何容易。好在傅作義劉汝明還是夠意思的,在他們的接應下,89師剩下的這點兵力,才得脫身。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