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艰苦的办学条件和简陋的办学设施,并未阻挡一群爱国求存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热情与担当,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就说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时的西南联大就是名师云集,著名教授就有:吴大猷、周培源、王竹溪、陈寅恪、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刘文典、陈省身、王力、朱自清、冯友兰、吴有训、沈从文、陈岱孙、闻一多、钱穆、钱锺书、潘光旦、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吴宓、吴晗、叶企孙、饶毓泰、赵忠尧、赵九章、任之恭、曾昭抡、李楷文、雷海宗、何炳棣、吕梦雅,等等。

随着一部纪录片《西南联大》和一部电影《无问西东》,西南联合大学逐渐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这所在抗战时期仅存八年的大学,却在环境极其艰困的情况下,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至今都难以逾越的高峰,培养出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一位沃尔夫数学奖得主、出了8位两弹一星元勋和171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办学条件艰苦

当时战事吃紧,北平沦陷,北大和清华相继西迁,而南开更是被日军的炮火几乎摧毁了校舍,也组织学生步行入滇,三校共建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开课,在简陋的教室内依然要时刻躲避日军的轰炸。

学校大师云集

艰苦的办学条件和简陋的办学设施,并未阻挡一群爱国求存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热情与担当,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就说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时的西南联大就是名师云集,著名教授就有:吴大猷、周培源、王竹溪、陈寅恪、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刘文典、陈省身、王力、朱自清、冯友兰、吴有训、沈从文、陈岱孙、闻一多、钱穆、钱锺书、潘光旦、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吴宓、吴晗、叶企孙、饶毓泰、赵忠尧、赵九章、任之恭、曾昭抡、李楷文、雷海宗、何炳棣、吕梦雅,等等。

关于西南联大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至今看来都让人备受鼓舞,与此同时,是不是也给我们当下的高等教育更多的启示和借鉴性意义呢!希望您在文末留言、评论和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