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艱苦的辦學條件和簡陋的辦學設施,並未阻擋一羣愛國求存的中國知識分子的熱情與擔當,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就說到“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當時的西南聯大就是名師雲集,著名教授就有:吳大猷、周培源、王竹溪、陳寅恪、梁思成、林徽因、金嶽霖、劉文典、陳省身、王力、朱自清、馮友蘭、吳有訓、沈從文、陳岱孫、聞一多、錢穆、錢鍾書、潘光旦、費孝通、華羅庚、朱光潛、吳宓、吳晗、葉企孫、饒毓泰、趙忠堯、趙九章、任之恭、曾昭掄、李楷文、雷海宗、何炳棣、呂夢雅,等等。

隨着一部紀錄片《西南聯大》和一部電影《無問西東》,西南聯合大學逐漸重新迴歸人們的視野。這所在抗戰時期僅存八年的大學,卻在環境極其艱困的情況下,創造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至今都難以逾越的高峯,培養出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一位沃爾夫數學獎得主、出了8位兩彈一星元勳和171位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辦學條件艱苦

當時戰事喫緊,北平淪陷,北大和清華相繼西遷,而南開更是被日軍的炮火幾乎摧毀了校舍,也組織學生步行入滇,三校共建西南聯合大學。1938年5月4日西南聯大正式開課,在簡陋的教室內依然要時刻躲避日軍的轟炸。

學校大師雲集

艱苦的辦學條件和簡陋的辦學設施,並未阻擋一羣愛國求存的中國知識分子的熱情與擔當,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就說到“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當時的西南聯大就是名師雲集,著名教授就有:吳大猷、周培源、王竹溪、陳寅恪、梁思成、林徽因、金嶽霖、劉文典、陳省身、王力、朱自清、馮友蘭、吳有訓、沈從文、陳岱孫、聞一多、錢穆、錢鍾書、潘光旦、費孝通、華羅庚、朱光潛、吳宓、吳晗、葉企孫、饒毓泰、趙忠堯、趙九章、任之恭、曾昭掄、李楷文、雷海宗、何炳棣、呂夢雅,等等。

關於西南聯大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至今看來都讓人備受鼓舞,與此同時,是不是也給我們當下的高等教育更多的啓示和借鑑性意義呢!希望您在文末留言、評論和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