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成功控制曹魏政權,是通過高平陵政變實現的,司馬懿在高平陵政變中,打着太后的旗號,聯合朝中被曹爽排擠且出身世家大族的大臣們,通過誘騙的方式,引誘曹爽投降,隨後編造藉口,以曹爽謀反的罪名,誅殺曹爽三族及其黨羽合計五千多人。

司馬懿就是通過屠殺政敵來消除朝中的敵人,然後控制了朝廷,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當年,爲何天下沒有人反對他?

天下不服司馬懿的人肯定有很多,但要反對司馬懿首先得有實力,也就是有兵權,說到這裏就得說說曹魏的兵制了。

高平陵政變

曹魏的兵制主要分爲三個部分,一是中央軍,二是邊防軍,三是郡縣兵,實力最強的是中央軍,由大將軍直接指揮,直接歸屬於曹魏中央政府,邊防軍其實就是鎮守在曹魏邊境的軍隊,這些主要是應付敵對勢力的軍隊,總體實力加起來不如中央軍,實力最弱的就是郡縣兵,也就是歸屬於曹魏屬下各個郡縣的兵力,基本上只能用於維持治安。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隨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原本屬於曹爽的兵權,聯合朝中大臣控制了曹魏的中央軍,同時也控制了皇帝曹芳,就算曹魏內部有人想要反對司馬懿,必須得具備兩個條件:

司馬懿

一是有兵權。

二是有準備。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有兵權有實力反對司馬懿的只有邊防軍,比如西線都督雍涼諸軍事的徵西將軍夏侯玄,都督荊州豫州諸軍事的徵南將軍王昶,都督揚州諸軍事的徵東將軍王凌,事實上,有能力反的只有這三人,其他邊防軍將領實力均不及這三人,更不及司馬懿掌控的中央軍了

夏侯玄、王昶、王凌等人雖然有實力反對司馬懿,但因爲事出突然,都沒有準備,謀反是一件技術活,看看司馬懿隱忍了多少年就知道,謀反不僅要有旗號,也就是名正言順的合法性,還要有實力,也就兵權,更要有準備,夏侯玄、王昶、王凌等人都沒有準備好,不是不想反,是沒有準備。

曹爽

但同時,司馬懿卻有準備,利用皇帝的名義,把最有可能反對他的夏侯玄調入京城洛陽,要知道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弟,又手握兵權,司馬懿早就防着夏侯玄,一政變成功,司馬懿就借皇帝名義把夏侯玄調離雍涼軍區,到中央任職,這就是明升暗降。

但是夏侯玄沒有辦法,雖然手握重兵,但那是朝廷的兵,就算夏侯玄敢反,他也得出師有名,他能打什麼旗號呢?清君側嗎?皇帝掌控在司馬懿手中,夏侯玄一來沒準備,謀反要徵集糧草,調動軍隊,況且雍州和涼州原本是司馬懿都督過的地區,還有不少司馬懿當年的下屬,比如郭淮,夏侯玄需要時間來搞定這些人,可司馬懿的調令就到了,如何反抗?

夏侯玄

二來夏侯玄的軍事水平差,夏侯玄與曹爽當年謀劃了興勢之戰,從這一戰就能看出夏侯玄的水平非常差,興勢之戰曹爽和夏侯玄損兵折將,大敗而歸,要不是撤退得早,就會全軍覆沒,這算是曹魏建立以來,大將軍所指揮最差勁的一仗,夏侯玄無論如何也鬥不過身經百戰的司馬懿,他不敢反。

所以,夏侯玄迫於無奈被司馬懿調入洛陽任職,實際上是被看管起來,失去了兵權,雖然後來與皇帝曹芳有過謀反的念頭和預謀,但缺乏實力與可行性,最終夏侯玄被司馬師殺害,滅三族。

除了夏侯玄之外,王凌也不滿司馬懿,但是王凌一直在暗中作準備,並聯合曹氏宗親的楚王曹彪預謀反對司馬懿,王凌等人準備了一年,但還是被司馬懿提前知悉了計劃,其實司馬懿早就盯着手握重兵的將領,王凌有暗中反對之意後,司馬懿一面寫信安撫王凌,一面率領大軍圍剿王凌,王凌無法抗衡,只得投降,後被司馬懿誅滅三族,包括王凌準備擁立的楚王曹彪也被司馬懿逼死。

司馬師

而剩下的王昶更不可能反對司馬懿,因爲王昶是司馬懿舉薦爲官的,算是司馬懿的門生故吏了,再加上司馬懿政變成功後,王昶明顯就是擁護司馬懿,所以整個天下實力大一點的地方將領實際上都被司馬懿控制或者剪除。

在司馬懿政變成功後,唯一有可能的就是所有邊防軍將領全部聯合起來對抗司馬懿,才能在軍事實力與司馬懿較勁,但那是不可能的,誰也無法把所有立場不同的軍事將領全部聯合起來,同樣也無法讓這些軍事將領爲了同一個目標而選擇危險性極高的謀反,失敗了可是要誅滅三族的。

司馬懿控制皇帝和京城後,其實最不滿的應該是曹氏宗親皇族,但是從曹丕開始,爲了防備宗族篡位,就開始疏遠新親,任用遠親,比如曹丕、曹睿棄用曹植,而重用曹真和曹爽這樣的遠親,就是爲了鞏固皇權,這樣的好處固然是鞏固了皇權,但壞處是曹氏宗親有能力的大多失去權力,無論是政權還是兵權。

所以司馬懿政變時,曹氏皇族固然不滿,但是沒有權力又能做什麼呢?只要是反對司馬懿就會死,還要被滅亡三族,比如楚王曹彪就是榜樣,所以他們只能忍氣吞聲。

司馬懿

至於當時逐漸壯大的士族集團,司馬懿選擇了合作的態度,與部分士族分享權力,因此司馬懿得到了部分士族的支持,所以你看高平陵政變中,那些支持司馬懿的人大多就是出身大士族,同時又受到曹爽排擠,都站到了司馬懿一邊。

所以,高平陵政變,司馬懿解決了曹爽一黨後,再也沒有勢力能夠獨自與司馬懿抗衡,就算有,也被司馬懿給滅亡了,比如王凌,雖然後來不斷髮生的淮南三叛,都是打着反對司馬懿的旗號,但是都以失敗告終,原因一是實力不濟;二是能力不足;三是司馬懿及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能力超強,能夠控制局面,所以最終形成了司馬家篡位的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