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歷史的人對於南北朝的認識,往往會聯繫到一個皇帝——孝文帝。北魏孝文帝算是那個時期一個治政能力突出的皇帝,其在位期間,推行了多項改革措施。這些措施的實施,進一步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轄權。
具體來看,孝文帝五歲就即位,這麼早即位,顯然難以堪當重任,朝中大事實際上都是太后代爲處理。公元490年,孝文帝在治政上已有一定經驗積累,於是他便開始真正統攝大權。之後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官吏設置上,設立了三長制,這樣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就更有效了。農業在古代一直都是統治者關注的重點,孝文帝推行了均田制。這一制度在土地所有權上做出了詳細規定,讓農民分到土地有了保障。確定了所有權,就避免了因爲田產範圍劃分而產生糾紛。
不過均田制實行後,農民雖然分到了土地,但只是獲得了土地的使用權,土地的使用者死後,國家還會收回土地,實際上農民並沒有自己的土地。和成爲地主家的佃農相比,這更加類似於農民租借了國家的土地。至於這項措施頒佈後的效果,從後來的隋朝唐朝都沿用了這一制度可以看出,農民還是支持這項制度的。爲了進一步鞏固統治,孝文帝還進行了遷都。遷都在歷史上的朝代都不是一件小事,對於都城的選擇,統治者往往要兼顧防禦和交通發達等多個方面。孝文帝計劃將都城遷到洛陽,爲了成功說服大臣,他找了個討伐南朝齊的理由,將都城遷到了洛陽。從這一點上來看,孝文帝還是很有謀略的。像後來宋朝的趙匡胤想遷都,結果羣臣對此予以反對,最後他還是沒能完成遷都的想法。
孝文帝在位期間,還推行了一項重大措施,即推行漢化,鼓勵和漢族人口通婚。這在那之前的朝代顯然沒有過這樣的做法,在南北朝之前,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勢如水火,雙方之間保持和平都很難得,更不用說推行漢化了。對於遊牧民族來說,他們自然以本民族的習慣作爲前提,這樣能夠顯示出他們的統治地位。
孝文帝的做法和那些堅持原本生活習俗的人產生了矛盾,不過他在位的時期,推行漢化還是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來北方遊牧民族統治北方地區,統治地區的漢族百姓對於遊牧民族多有不滿,北魏統治也充滿了不穩定因素。推行漢化後,民族隔閡得以消除,這樣北魏統治就更加容易了。那些不接受推行漢化的人,對於這項制度積怨已久,孝文帝死後過了一段時期,這些人便聚集起來發起了反漢化運動。結果本來統治已經逐漸得到鞏固的北魏,受到反漢化運動的影響,統治逐漸分崩離析,最後朝代覆滅。
如果這些制度得到很好執行,或許北魏還不會那麼快滅亡。作爲南北朝時期北方存在的一個政權,它雖然是遊牧部落建立的,但孝文帝採取的一些措施,使得這種遊牧部落和中原結合成的政權得以獲得鞏固發展。其中一些措施,對後來的朝代發展也起到了較大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