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在《三字经》里面听“子不教,父之过”和“昔孟母、择邻处”的教育道理,其实古人从很早就已经知道了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而现如今这种“父母陪伴”的教育模式虽然很好,但放在社会上的很多家庭上面都不能得到满足,在小孩子的家庭经历中总可能会有爸爸或妈妈角色的缺失。


爸爸白天挣钱到处奔波,妈妈一个人带儿子,却被问爸爸去哪儿了

王东是个程序员,按理说月薪一万五,放在同龄人中也还算不错,但一对上家里面的房贷和车贷,他就感觉身上一直背着两座小山,每天都莽着劲儿要多卸几锹土下来,好让自己轻松轻松。

今年孩子刚上幼儿园,在家里待着的时间更少了,于是王东开始每天加班到很晚,往往一回到家妻子就已经困得不行了,夫妻俩连个睡前聊聊天的功夫都没有。

刚开始的几个周末,儿子每次回到家,白天一整天都看不见爸爸的身影,妈妈说一句“爸爸上班去了,晚上就回来了”,儿子也就不再追问爸爸的去向。

晚上的时候,孩子睡得早,王东一回来宝贝儿已经睡熟了,他也不想打扰孩子的美梦。

等到白天,他又早早起床上班去了,孩子醒的时候根本没机会见到爸爸。

上周末,妻子照例在家带孩子,王东提早下班回家,却没想到孩子对他竟然有些抗拒,连“爸爸”都只是很小声地叫,这样的情景让他陷入迷茫。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亲人的陪伴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现代的家庭情感教育理念中,亲人的经常陪伴往往在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戏份。

就拿现在正当红的生活类型综艺“向往的生活”为例,其实里面中青两代的常驻嘉宾就是拼凑了一个成熟的家庭框架,在黄爸爸和何妈妈的照顾和教导之下,小彭和大华才慢慢成长起来。

而在最简单的“三口之家”里面,爸爸妈妈这些角色的责任一方面是要保证孩子的吃喝拉撒等需要,更重要的责任其实就是把孩子养大成人,不仅仅是年龄和身体上的成熟,更是一种性格和人生经验上的成熟,要帮助孩子塑造更正确和更适宜的人生三观。

倘若在孩子“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爸妈的角色有所缺失,很容易增加孩子性格素质成长中的不稳定性,不利于孩子未来长大成才。


想要孩子成长没有缺憾,进而创造一个幸福家,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

1.想当好爸爸,经常陪伴少不了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就像超市里面琳琅满目的百货商品,或长或短都有自己的保质期限,父爱也是一样的,只要缺席的时间足够长,再深的感情也会慢慢淡薄,飞逝的时光总会有办法让爸爸的身影在孩子的记忆中慢慢模糊。

当一个好爸爸,并不需要盲目追求贫富差距,而是要注意对孩子成长的陪伴,可以腾出点儿时间来少挣一点儿钱,然后把这空出来的时间多陪陪孩子,也许孩子想要去的,并不是你加班好几天挣出来迪士尼门票,而只是坐在家里和你看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比赛。


2.要想慈母“不“败儿,情绪状态要稳定

人言“慈母多败儿”,其实这所谓的“慈”偏指过度地宠爱和溺爱孩子,天性慈祥的妈妈角色本身并没有错。

在不少家庭里面,妈妈都是多面手,扮演着妻子、妈妈、儿媳妇、公司职员、家庭主妇等各种身份,这些压力汇聚到一个人身上无疑是相当累的,理所当然需要找到窗口去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


但这并不意味着,妈妈可以一直摆着一张臭脸甩给孩子看,孩子心里也懂得妈妈的辛苦劳累。有时候,朝着孩子笑一笑,不要太着急地凶孩子,孩子其实很可爱,他们一直都向往成为爸爸妈妈口中的开心果。

培养孩子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成效的事情,是需要爸爸妈妈从出生到慢慢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言传身教才能起作用的,千万不要强求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像“换了个人似的”那种感觉。

相信大家在“自我养成”的经历中也曾经遇到过和家长预期不符的期望结果,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您的成长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