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雲社郭德綱根據早期二人轉記載的唱法把《探清水河》重新收錄改編,最後經過多次在小劇場的演出磨練,最後把改編好的《探清水河》搬上了舞臺,成就了現在的張雲雷,也激起更多年輕觀衆對傳統曲目的興趣,也讓張雲雷成爲了現象級的相聲演員。其中,主唱的女演員身穿的依舊是二人轉演出的傳統服飾,也是傳統唱腔,但旁邊的趙本山與其他衆男弟子身着白襯衣、配紅領結,手持各式樂器配樂,雖然部分都是國內傳統樂器,也有洋樂器搭配,但演出的整體形式看上去像西方交響樂,不過歌曲依然是二人轉傳統曲目。

文/假聊相聲
近日,以小品出名的二人轉演員趙本山,攜帶衆多徒弟給我們上演了一場“傳統”的二人轉大戲《牆裏牆外》,和以前的那種比較單調的奏樂不同,趙本山這次帶領有些“土”的二人轉演員則是換上一身正裝,演唱場面很是精彩。

其中,主唱的女演員身穿的依舊是二人轉演出的傳統服飾,也是傳統唱腔,但旁邊的趙本山與其他衆男弟子身着白襯衣、配紅領結,手持各式樂器配樂,雖然部分都是國內傳統樂器,也有洋樂器搭配,但演出的整體形式看上去像西方交響樂,不過歌曲依然是二人轉傳統曲目。
而陪唱團的表情、動作也俏皮可愛,最後全體的“大笑”把曲目送到了高潮,現場整體效果呈現的很好。

讓人不禁感嘆,這是有點土的二人轉嘛?分明就是一場東西文化交融的演出盛宴纔對嘛。
其實,我國有很多地方曲目和特色,但大部分都隨着時間流逝和新音樂的衝擊,面臨被遺忘甚至失傳的局面,文化傳承也一直都是個難點問題。不僅僅是二人轉,就連被稱爲國粹的京劇也面臨這樣的問題,畢竟人民羣衆的口味在更新,要做的就是將傳統曲目適當的做改編然後搬上舞臺,傳統曲目如若不更新, 必將失去生命力。

在傳統文化繼承發展這點上,德雲社做得比較好。
德雲社郭德綱根據早期二人轉記載的唱法把《探清水河》重新收錄改編,最後經過多次在小劇場的演出磨練,最後把改編好的《探清水河》搬上了舞臺,成就了現在的張雲雷,也激起更多年輕觀衆對傳統曲目的興趣,也讓張雲雷成爲了現象級的相聲演員。

而同樣是國內大型喜劇團體的“趙家班”(遼寧民間藝術團),這次把傳統的二人轉改編成“多人轉”也激發起了觀衆對二人轉的興趣,原來二人轉也可以這麼“玩”啊,有點意思!

趙家班這次把《牆裏牆外》改編成功,那就代表着他們或許會把這次的成功延續下去,我們希望接下來還有好的作品出來。不過有哪些二人轉曲目,你希望再次看到呢?
(圖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