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

唐代: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裏。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書法作品

註釋、作者簡介、創作背景、賞析

【青溪】:在今陝西勉縣之東。

【黃花川】:在今陝西鳳縣東北黃花鎮附近。

【趣途】:趣,同“趨”,指走過的路途。

【菱荇】:泛指水草。

【葭葦】:泛指蘆葦。

素:一向。閒:悠閒淡泊。

【澹】:恬靜安然。澹:溪水澄澈平靜。

【將已矣】:將以此度過終生。已:結束。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此詩大約是王維初隱藍田南山時所作。一說此詩作於王維入蜀途中。王維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黃花川遊歷。此詩借頌揚名不見經傳的青溪,來印證自己的素願。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願安閒。

這是一首寫于歸隱之後的山水詩。詩的每一句都可以獨立成爲一幅優美的畫面,溪流隨山勢蜿蜓,在亂石中奔騰咆哮,在松林裏靜靜流淌,水面微波盪漾,各種水生植物隨波浮動,溪邊的巨石上,垂釣老翁消閒自在。詩句自然清淡,繪聲繪色,靜中有動,託物寄情,韻味無窮。

詩開頭四句對青溪作總的介紹後,接着採用“移步換形”的寫法,順流而下,描繪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畫面。其實,青溪並沒有什麼奇景,它那素淡的景緻,爲什麼在詩人的眼中、筆下,會具有如此的魅力呢?王維正是從青溪素淡的天然景緻中,發現了與他那恬淡的心境、閒逸的情趣高度和諧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詩人正是有意借青溪來爲自己寫照,以清川的淡泊來印證自己的素願,心境、物境在這裏已融合爲一了。最後,詩人暗用了東漢嚴子陵垂釣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隱居青溪來作爲自己的歸宿了。這固然說明詩人對青溪的喜愛,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後自甘淡泊的心情。這一點,寫來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