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創造了中國古代最繁盛的詩歌文化,誕生了無數名垂青史的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賀知章、王維、李商隱、杜牧……個個文采斐然,爲後人留下了無數千古名篇。

相比較之下,一位名叫胡令能的詩人,便有些黯然失色。這位不知名的詩人,留下的詩作也屈指可數,如今留存於世的僅有四首,然而,這僅存的幾首詩,也非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其中的一首《小兒垂釣》,更是入選了語文課本,成爲孩子們必讀的經典之作。
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首僅僅二十八個字的詩,形象生動,筆觸細膩地勾勒出一幅兒童垂釣圖,一個蓬着頭髮的幼童,坐在河邊學着大人們釣魚,爲了避免魚兒看到自己,還採用了側坐的方式,用野草遮起來自己的身體。路人的行人向他問路,他老遠就衝着路人擺手,不敢大聲回答,生恐魚兒被嚇跑了。

這首詩的第一句和第二句,着重刻畫幼童的天真可愛,一個“學”字,更是突出了孩子的幼稚憨玩。這孩子還有模有樣地學着大人的模樣,將身體小心翼翼地藏了起來。讀了這兩句詩,這個孩子便活靈活現地浮現在眼前。
這首小詩,沒有華麗的詞彙,沒有刻意的雕飾,平淡淺顯的言語,卻勾勒出若見若聞的畫面。蘇軾曾經誇讚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此時若是將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搬到這首詩面前來,也完全可以使得。這不僅僅一首詩,也是一幅童趣盎然的圖畫。

這首詩的作者胡令能,是河南鄭州中牟人,年輕時因爲家境貧寒,曾經以爲人修補鍋碗盆缸爲生,還因此得了個外號叫“胡釘鉸”,但即便是這樣的處境,也沒能阻擋得了一位詩人的誕生。胡令能的另一首詩《喜韓少府見訪》,也帶着濃濃的童趣:
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
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
這首詩似乎是在寫客人的拜訪,主人的出迎,但其實重點依然是後兩句,“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孩子的天真與羞澀,表現的淋漓盡致。整首詩的風格,和《小兒垂釣》一樣,清新活潑,令人忍不住發出會心一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