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动力差的孩子做同一件事往往需要比同龄孩子付出更多的时间,时间长了孩子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会觉得这件事情很困难,然后就不愿意坚持,选择半途而废。比如早饭后一小时是孩子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孩子坚持在这个时间读书,时间不需要过长,15-20分钟即可,通过不断重复,让这件事情成为习惯,那么就能帮助孩子养成固定的节奏感,从而达到提升行动力的目的。

最近总有家长说自己家孩子是个“小磨蹭”, 家里每天都出现这样的情况:

早晨起床时,父母三催四请孩子才磨磨蹭蹭的起床,慢吞吞的洗漱;

做作业时,别的小朋友半个小时就能做完的功课,自家孩子要一个半小时;

答应好要出门,却在房间里拖了半个小时,迟迟不能出发……

孩子做事总拖拉其实是缺乏行动力的表现。

一、什么是行动力?

行动力是指孩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能自己设定目标并克服困难,为了达成目标做出实际行动的能力。

行动力是孩子必备的能力,它来源于孩子内心的价值实现。如果孩子特别想要达成一个目标,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后,那么就会给孩子带来某种特定的体验、感受,让他们拥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二、行动力差带来的现实影响?

孩子动力差,做事磨磨蹭蹭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阻碍孩子的发展。

1、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废

行动力差的孩子做同一件事往往需要比同龄孩子付出更多的时间,时间长了孩子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会觉得这件事情很困难,然后就不愿意坚持,选择半途而废。

一项技能的习得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的,如果孩子经常半途而废,那么就很难有一技之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难以取得成就。

2、变得懒惰、依赖父母

孩子不愿意行动就会变得越来越懒,也会越来越依赖父母,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不想自己吃饭就要爸爸妈妈喂,不想自己走路就让爸爸妈妈抱,不想穿衣洗漱就等着爸爸妈妈帮他们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消极没有意志力,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很难提起兴趣。

过度依赖父母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型人格,缺少自己的主见,很多事情都让父母替自己做决定。但是父母不能永远陪伴孩子,当孩子离开父母步入社会后他们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做事拖拉爱逃避,甚至影响社交。

三、如何提升孩子的行动力?

提升孩子行动力不能过于着急,家长要一步一步引导,这三个方法简单高效,家长们可以试一试:

1、给孩子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孩子年纪小,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因此经常会在脑袋里蹦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心血来潮的设定很多目标:要学钢琴、要画画、要踢足球……但等他们地列出计划清单后却过了很久都不见他们行动,想做的事情都没有去做,这是因为他们所列的计划过于笼统,让孩子不知如何下手。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将目标进行总结分类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大的目标分成小目标,孩子每天努力一点就能达成的目标。当孩子实现目标后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更多自信,自然就能继续做下去,甚至会自己自主行动,不需要父母监督。

2、固化时间地点,排除外界干扰

当有太多诱惑进入孩子的视线,太多的外界因素干扰孩子时,他们就容易分心,导致做事时间变长,孩子就坐不住了,失去了耐心,于是就选择放弃,半途而废。如果家长强迫孩子坚持,孩子就会不情愿,磨磨蹭蹭拖延时间。

行动力是受规则和时间约束的。遇到这种情况,父母需要帮孩子排除外界干扰,固定孩子做事的地点和时间,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空间。

比如早饭后一小时是孩子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孩子坚持在这个时间读书,时间不需要过长,15-20分钟即可,通过不断重复,让这件事情成为习惯,那么就能帮助孩子养成固定的节奏感,从而达到提升行动力的目的。

3、多表扬鼓励孩子

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正面教育的重要性,相比用负面的批评、训斥来规范孩子的不良行为,表扬、鼓励更加有效。正面教育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加喜欢和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中,孩子还能通过父母的表扬和鼓励变得更加有自信。

当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即使最开始做得很糟糕,但是父母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孩子内心的力量会因为父母的鼓励被激发而投入更多的热情来坚持完成事情。

面对家里的“小磨蹭”,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应对方式?赶紧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吧!

我是一名3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如果您对“育儿知识”感兴趣,请关注我,@小芬育儿日记 我会持续为大家提供这些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