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來,因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範圍的行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國內乳粉市場特別是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有相當一部分爲進口產品,其產地主要來自於瑞士、荷蘭、澳洲、丹麥等國家,隨着全球疫情防控升級,國內代購及海淘的進口奶粉“渠道”斷裂,因此,寶爸寶媽只能轉戰線上海外電商平臺、線下超市進行購買,國產品牌奶粉銷量相應也增加。今年疫情影響海外奶粉銷售,國產品牌奶粉亮眼成績則頗多:如3月君樂寶乳業完成價值超12億人民幣的戰略融資,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龍頭企業中國飛鶴在疫情期間充分保障供應市場需求,不僅生產產品同比增長40%以上,而且爲消費者實現無接觸上門服務配送。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今年以來,因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範圍的行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國內乳粉市場特別是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有相當一部分爲進口產品,其產地主要來自於瑞士、荷蘭、澳洲、丹麥等國家,隨着全球疫情防控升級,國內代購及海淘的進口奶粉“渠道”斷裂,因此,寶爸寶媽只能轉戰線上海外電商平臺、線下超市進行購買,國產品牌奶粉銷量相應也增加。

近日震動家長圈的湖南郴州永興縣“大頭娃娃”假特醫奶粉事件發酵升級,再度揪起了千千萬萬媽媽們的心,也給國產奶粉品牌潑了冷水,令國產奶粉市場再度蒙上一層陰影。據報道,郴州永興過敏患兒出現溼疹、拍頭等異常情況,頭骨畸形疑似“大頭娃娃”,被確診爲佝僂病,且均食用了一款名叫“倍氨敏”的“特醫奶粉”。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俗稱“特醫奶粉”,是指爲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羣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依照我國食品安全法等相關規定,特醫食品應取得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註冊,生產企業應當取得相應的特醫食品生產許可,且普通食品不能有疾病防治等功能宣稱。

一直以來,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是人們高度關心的敏感問題。在孩子的安全上“打主意”,是對最基本的社會底線的踩踏,不應該有絲毫的縱容。而時隔12年後再次出現“大頭娃娃”假奶粉事件,這也提醒包括監管部門和家長在內的所有責任主體,對於奶粉安全,我們仍要多個心眼。

對此,5月13日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發文稱: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將會進行徹查,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及時向社會公佈調查結果。湖南永興縣市場監管局也已就相關事件做出決定,要求立即成立調查專班,並立案進行調查,同時安排報道中的5名孩子進行全面體檢。乳業市場優勝劣汰集中度提升

2008年震驚全國的“三聚氰胺”事件,對我國嬰幼兒奶粉行業造成了巨大打擊,衆多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失去信心。三鹿奶粉事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了我國乳製品行業的發展,但從側面推進了行業的從野蠻到規範,徹底改變了中國奶粉市場格局。

自2016年“奶粉新政”實行以來,我國確立了嚴格的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登記制度,要求所有嬰幼兒配方奶粉必須進行登記註冊,一大批不滿足要求的中小企業被迫退出市場,中小企業退出留下的空白市場被大型奶粉集團和國外品牌搶佔。而配方註冊制的實行,很大程度上能有效規避奶粉造假問題;規範註冊管理,將進一步提高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准入門檻。通過嚴格把關,確保合格、高品質的產品供應市場,防止魚目混珠現象的發生,這樣可以短時間內提升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品質,縮小與國外的差距。

提高嬰幼兒奶粉的質量,一方面是淘汰中小企業,另外一方面是讓每罐奶粉都能追溯到源頭。據悉,目前我國不少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都已經上線了追溯體系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嬰幼兒配方乳粉合格率爲99.79%,其中抽檢境內的114家企業生產樣品1721個批次樣品100%合格。

目前,中國乳製品企業已經形成了幾個梯隊:第一梯隊以伊利股份、蒙牛乳業爲代表,兩家巨頭優勢明顯,營業收入水平、利潤水平以及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其中,兩大寡頭伊利股份與蒙牛乳業市值合計近3000億,佔行業總市值比例超過80%。第二梯隊的乳製品企業則以光明乳業、三元乳業等爲代表,這些企業在各自的區域佔據領先地位;第三梯隊的乳製品企業爲地方性乳製品企業,生產經營規模較小,產品主要銷往本省或者鄰近城市,客戶羣體單一,市場份額小。

近年來,雖然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在不斷的加強整頓,行業規範性政策也不斷落地,有效提振了消費者信心,促進國產嬰幼兒奶粉逐步走向高端,重新打造行業形象,在國內市場佔比有所提高,但是仍低於國外品牌,國內奶粉消費市場中外國品牌奶粉佔據着主導的地位。

數據顯示,我國嬰幼兒奶粉分品牌佔比前十一名中,雀巢(惠氏)和達能分別居一、二位,雀巢的市佔率更是從2016年的13.9%上升至2018年的14.1%,而達能則從8.1%上升至2018年的9.5%。排在第三名的則是我國的飛鶴乳業,其市佔率也僅10%左右;三聚氰胺事件之後,消費者對國產奶粉信心下降,陷入“買貴買進口”的怪圈之中,進口奶粉在整個嬰幼兒奶粉市場中佔據着60%以上的比重,而國內嬰幼兒奶粉行業前五名所佔的份額不足40%,市場集中度非常低。乳製品行業股票普遍下跌

今年疫情影響海外奶粉銷售,國產品牌奶粉亮眼成績則頗多:如3月君樂寶乳業完成價值超12億人民幣的戰略融資,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龍頭企業中國飛鶴在疫情期間充分保障供應市場需求,不僅生產產品同比增長40%以上,而且爲消費者實現無接觸上門服務配送。

目前,國產熱門奶粉品牌所屬公司大多數已經處於上市狀態,例如貝因美(002570-CN)、聖元、雅士利等國產奶粉品牌均在多年前成功上市,它們憑藉明星單品深入消費者,在產品、渠道、市場、管理方面形成了較爲成熟完善的產業鏈;然而注重營銷佔領市場,卻不注重質量和研發投入也是國內奶粉行業通病。在銷售增加的基礎上,多數國產品牌奶粉的研發投入卻並沒有相應提升,如貝因美集團2017年研發費用4031萬,2018年研發費用1560萬甚至不及2011年公司上市首年1.63億元的十分之一。

儘管監管不斷升級,但是利益驅使,國產奶粉質量和造假以及虛假宣傳等問題接連不斷,到了2020年居然還有“大頭娃娃”事件,着實讓消費者無法淡定。此次郴州假事件的爆發,儘管從源頭來說是固體飲料惹的禍,但如此混淆奶粉與飲料之間的界限,實在是缺乏道德底線。

乳製品行業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各家企業毛利率相差不大,但由於市佔率兩極分化非常明顯,造成假奶粉事件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同的配方、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品牌價差可以有好幾百元,造假企業隨隨便便一個環節造假就都能獲得豐厚的利潤回報,這也就不可避免一些失去道德底線的人會鋌而走險。這次假奶粉事件必然會導致不少小乳製品小企業受到信譽影響。接下來,國產奶粉面臨的挑戰還有更多。而大型寡頭國產乳企品牌產業鏈體系完善或加劇國產品牌行業壟斷。

另外,由於消費者開始重新關注乳業監管升級,二級市場方面受消息拖累,乳製品行業類股票普遍下跌。截止5月14日午間收盤,A股市場中,新乳業(002946-CN)跌近5%,天潤乳業(600419-CN)跌超3%,西部牧業(300106-CN)、益生股份(002458-CN)跌近3%,迪乳業(002770-CN)、燕塘乳業(002732-CN)、三元乳業(600429-CN)等均有不同程度下跌,伊利股份(600887-CN)亦跌逾1%。港股市場中,國產品牌奶粉股中國飛鶴(06186-HK)則跌幅最大挫8.06%,股價最新報13.68元;雅士利國際(002130-HK)跌逾 2%,蒙牛乳業(02319-HK)亦大跌1.86%報28.95港元。

作者:毛莉

編輯:彭尚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