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方城雖不大,卻有着世間最珍奇的寶物書畫、外間見不到的古籍、傳說中的名臣才子,若有本事,權利、錢刀皆可得……

由正午陽光出品、張開宙執導的電視劇《清平樂》,改編自熱門IP小說《孤城閉》,該片以北宋爲背景,結合正史、精琢人物,劇組通過合理的創作邏輯與濃郁大氣的畫面設計,呈現出纏綿滾燙的家國情懷與溫暖生動的市井文化,於細微處見風骨,還原了一個複雜而真實的大宋

國風年畫下的禮樂文明,大宋朝的韻外之致

幼時的徽柔公主與苗娘子

徽柔公主與十來歲的李瑋在宮中初遇,以爲公主是小宮女的李瑋感言:“皇宮就是皇宮,小宮女都這麼好看,比我見過所有年畫裏的小姑娘還好看”。

年畫風格的人物概念海報·合輯

這裏所說的年畫,是大宋民間用於祈福辟邪的一種,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周密的《武林舊事》等典籍,都曾記載過京城出售年畫的景況,可見,在仁宗時期,由於造紙術與印刷術的進一步發展成熟,年畫已相當盛行。

片頭年畫風格特別濃郁,圖爲片頭定格畫面與千里江山圖的對比構圖

以劇中李瑋的臺詞爲小引,衍生到劇作,不難發現,年畫的靈魂被貫穿在整部《清平樂》中。片頭分別取了《清明上河圖》的人物背景、《千里江山圖》的配色,採用年畫風格、插畫手法,展現出科舉放榜、樊樓市井、明燈三千、花開滿城的盛世場景,最終的定格畫面,官家趙禎背手而立,在遠岱碧水的天地間,大宋的人文性與煙火氣瞬間被描摹的無比精準、靈活。

人物服飾與道具線條利落、色彩鮮明、氣氛熱烈,是典型的年畫風格

場景與服化道的設計上,參考年畫線條單純的特點,裁剪利落、明朗大方,色彩鮮明、氣氛熱烈,不僅體現了宋仁宗時期的繁榮與昌盛,更爲劇集打下了很強的情感基調。

劇作風格設計,對影視劇的影響不言而喻。從片頭到場景,《清平樂》的年畫風,實現了以下功能:

①直觀的形象性,營造出真實的環境感與美的感染力

縱觀近些年的熱門影視劇,《延禧攻略》中的莫蘭迪風、《影》中的水墨風,都達成了非常高質的畫面呈現效果。一方面,風格的整體感可以構造出非常完整的沉浸式觀劇體驗,讓場景具備說服力與感染力,另一方面,統一風格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提升了整體層次,爲劇中的人物提供直觀的形象性的同時,更生動的向觀衆傳達了劇集主題。

②獨特的畫面質感,是對北宋人文風俗與文化藝術最好的致敬與懷念

環境濃麗、人物氣質風雅,《清平樂》拍出了宋風宋韻

宋朝文化是中國文化歷史中的豐盛時期,宋,可用四字概括——典雅平正,即古雅、純淨,且內斂天真,不事雕琢。劇中從皇帝出街、市井煙火、教坊鬥舞等場景入手,結合畫面表達,去多餘裝飾,以勻稱的造型、舒適的比例、潤澤的光感取勝,環境的濃麗與人物的風雅形成對比,產生豐腴飽滿的視覺效果,少,就是多

此外,爲了構成“高級感”的鏡頭效果,劇組人員圍繞宋禮進行了多方面的挖掘、考據,努力還原低調精緻的宋代美學,將傳統之美、古典文化之美落實在劇中各個細節處。對宋朝“韻外之致”的美學呈現,有助於讓觀衆更進一步瞭解大宋、喜歡大宋

宋代女子冠飾

比如劇中娘子們爲官家挑選梳頭宮人,所進行的那場比試,就頗有講究。俞婕妤首先出場,梳朝天髻、戴羅娟花裝飾的漸變色冠子,未用到任何珠玉,卻仍有盛大豔麗之感;苗昭容採納董秋和與梁懷吉的建議,僅在側飾以一小朵槐樹花葉攢成的花球,青絲迴旋,光澤可鑑,大氣雍容;張娘子的花冠,取材自《洛陽花木記》中記載的重樓子花冠,相傳因栽培得法,花朵有重臺高及二尺者,被稱爲重樓子,便有花匠依其姿防制爲“重樓子花冠”。

官家對俞婕妤、苗昭容的讚賞與對寵妃張妼晗難得的冷落態度,側面反映了其克己復禮、務實崇簡的作風,也對應了歷史上仁宗爲杜絕後宮奢侈風氣,責令“婦人所服冠,高無得過四寸,廣無得逾一尺,梳長不得逾四寸,仍不得以角爲之”的典故。

劇中出現的美食,文史中皆有出處

再比如,店小二在招呼公子裝扮的丹姝時,首推的“羊羔酒”,這是開封許多酒樓的常備;之後推薦了“燠鴨”,對應《東京夢華錄》中“炙雞、爊鴨”的記載,還有大相國寺的蜜餞果子、炙羊肉、羊肉酥餅……皆有出處,意韻十足。

常被乘風峯萬變,當春低軟到人間——《清平樂》中的線索表達與鏡頭運作

線索表達與鏡頭設計,往往成爲影視劇最具獨到之處,《清平樂》以時間線索與感情線索串連劇情,配合鏡頭運作,恰當拿捏,含蓄的將劇作背後的藝術與文明傳遞給屏幕前的觀衆。

第五版徽柔

《清平樂》中關於時間線的設置,值得一提。在影視作品中,時間流逝感的體現,確實是個難度較高的課題。一方面,劇組承接傳統方法,從人物形象與氣質角度進行打磨,官家漸漸長出鬍子,曹皇后、禾兒等后妃也褪去青澀、變得溫柔堅定,通過人物的穿衣風格、妝面神態而突顯的時間狀態,無形間合理化了許多劇本細節;另一方面,劇組特別設立了參照人物——徽柔,趙徽柔一角,前後紮紮實實找了五位演員來演繹,這在影視劇作品中是比較少見的,徽柔在不同階段的長成狀態,具化了時間,給這部節奏偏慢但細節精緻的劇作增添不少新意,劇中的情感色彩也因此更爲濃厚、值得細品。

《清平樂》中的感情線,同樣設計巧妙,它更像一曲婉轉清麗的宋詞,淺吟低唱,其中愛恨嗔癡,叫人回味無窮。

嫺靜端莊的苗娘子

年少時,官家有苗心禾的陪伴。青梅竹馬的禾兒,那樣柔情似水,她向來不懂爭搶——只願一生相伴;又那樣勇敢果斷,從她不再叫官家六哥兒時,便已經想清了關鍵,做出了選擇。立足深宮,自然獨自承受了許多,但默默付出的深情,卻一直沒變,儀鳳閣成了宮裏最溫暖的地方,官家在這裏,只用享受、不用煩心,禾兒,不僅讓官家初識愛情的意義,也塑造了一個非常典型的大宋女子形象,讓屏幕前的觀衆感受到聰慧知禮,溫柔靜婉背後的力量

天真嬌俏的陳熙春,是官家心頭永遠的白月光

成年後,官家遇見了讓自己一見傾心的陳熙春,她擅做機括、天真嬌俏,格外的討人喜歡,一番詢問得知,熙春是商賈出身,進宮被太妃認作養女。若此時留下熙春,以她的身份,便只能爲妃爲嬪,日後免不了受太妃的脅迫,她本就是最自在的女子,與其將其禁錮於皇城,不如放她自由,舍,確是最好的成全

經典的送別鏡頭,也許在這皇城,舍,就是最好的成全

官家親自送別了熙春,將自己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寄託在熙春身上,願她快樂順意。劇組通過平緩推近的鏡頭,細緻記錄官家與熙春的面部表情,而後由近及遠,宮城內的官家眉眼間盡是不甘與不捨,宮牆外的熙春,仍然少女模樣、神情自信灑脫,兩人相望、互道珍重,縱橫貫穿的深景拍攝,使整個畫面呈現着一種幾乎動人心魄的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熙春,是官家第一個用心去追求的女人,一顰一笑凝成癡念,化作了官家心頭永遠的白月光

武門出身的曹皇后

身着金絲鎧甲、手執一柄長劍,也曾扮作男裝,以兄長的身份去聽先生講學……她原在最開始,是個叫曹丹姝的姑娘。皇后被廢,百官舉薦,她被選作官家的妻,自此謹守禮則、不能任性,她舍了小女兒情態,將對官家的愛,默默藏在那些懂事裏。

那日官家氣極,導演設置了一個極有感染力的長鏡頭,先拍的近景,官家在一片狼藉的諫書前跪地、落魄不堪,接着鏡頭拉開,成全景,停頓幾秒,隨着音樂的節奏,慢慢上搖,然後橫掃大殿,移動中殿內燭光隱約跳動,暗示人物內心的不安與困惑,官家的個人獨白在這時即將結束,鏡頭隨即又從特寫邊拉邊移退到官家背後,皇后款款而至,氛圍被推向高潮,運動中的鏡頭,忽而突出細節、忽而強調氣氛,既保持了整段內容的完整,又產生了一種真實自然、令人心動的效果。

“我說呢,誰敢來。只有你不怕朕,這個宮裏,只有你真的不怕朕。你永遠要做你覺得對的事情,做你自己心中的皇后,你不怕朕生氣,不怕朕冷淡,不怕朕廢掉你,不怕死。”

寥寥數語,說盡官家心中多年的不甘。

“我當然怕,只是我知道,官家絕對不會濫殺無辜,哪怕是再生氣也不會……即便是真的會積累怨魄,爲妖爲災,我丹姝與夫君一體承擔,我不怕……我怕的,我怕失去你。”

丹姝的回答,瞬間擊穿了觀衆的心,嘆的一口氣,爲心甘情願自縛繭,更爲深情終被癡情傷

兩個那樣倔強好強的人,在這重重宮殿中,互相對峙、更互相扶持。官家常說,皇后像大娘娘,也正是有了這樣一位賢德的皇后,他纔不斷成長、成熟。從相識到相知,許多事已不必多說,兩人的閒話日常裏,漸藏多年情誼,勢均力敵、相守相護的愛情,細想也格外動人

君子所,其無逸——廟宇朝堂背後的文化底蘊與現實啓迪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舜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節儉、愛仁,君王之道究竟是怎樣的

一、罰過錯以正規矩固然重要,但所有的規矩都離不開一個字——仁

①明辨是非,是爲仁

史料記載,仁宗皇帝特別慎重刑獄大案的死刑判決。他會親自過問案情,親自審定犯人是不是該殺或者必須殺,而且對於判錯的官員,更是終身不再錄用。在劇中,同樣也有表現官家明辨慎行的場景。

一日,懷吉遭人構陷、誤向司馬光先生呈送了破損的御賜之物。面對這樣有損皇家體面的事件,官家沒有即刻懲治懷吉,而是同任副都知一起捋了事件緣由,並表示相信懷吉:“懷吉是個好孩子,行爲端正、辦事也妥當,他自然不會冒冒失失的做出這樣的事來。”

不僅如此,事後官家還領懷吉到書院,邀皇子公主們辯一辯,懷吉是否有過。一番討論下,首先告訴孩子們的,是司馬直講的兩句話:“玉爵弗揮,典禮雖聞於往記;彩雲易散,過差宜恕於斯人。”

話中含兩個典故,玉爵弗灰,語出《禮記》曲禮上,揮字指晃動,意思是拿着玉爵飲酒時不要揮動玉爵,因爲玉爵名貴,揮動它容易失手摔碎;彩雲易散,出自白居易的《簡簡吟》,是說美好的事物如彩雲,總是容易消逝的,如因美好事物消逝而怨怒,並無益處。顯然,官家借司馬先生的回話,想表達的意思是:錯既已成,不如寬恕了這個犯錯之人

而後,官家用了孔子的那句:“人而不仁,如禮何?” 表明:禮主敬,沒有錯。但孔子說,人若是沒有仁愛之心,那麼所謂的禮,也就只是儀式,所謂的敬,只是因爲懼怕,爲了禮與敬而失仁,那便是舍內而求外,捨本而求

末了,再指出懷吉是有失禮之處,要罰,便罰俸三月,除去翰林書院剛剛給升的內侍黃門一職、降爲小黃門,而這不敬的大錯,就將懷吉調入福寧殿,出入隨行,好好修煉這個敬字。

他是百官們最好的君王、更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此三步判斷,層層緊扣、邏輯清晰,公正而不偏頗、規整又飽含仁德之禮。官家撥冗前來,言傳身教,特意讓將來也會封官封爵、主理一司事物的少年人知道,爲上者如何用人與獎懲之度,同時就這一事件,要求孩子們不要盲目下定論、做判斷,而要時常懷有仁愛之心,帝王家君臣父子之間的關係,也在這一刻得到彰顯。

②心懷寬容,是爲仁

徽柔曾提到,想給官家選最好的宮人伺候,是因爲官家從不要求他人,對待宮人們的照顧不周也不會苛責,總是自己喫苦。

一次官家在喫飯的時候,喫到沙子,表情痛苦,卻叮囑宮人不要作聲,以此來保下宮人性命。還有一次官家外出散步,時不時回頭看,衆人不解,回宮後,他纔對妃嬪說,我當時口渴,所以回頭看侍從有沒有帶水壺,但看到他們沒帶,自己只好回宮喝了。能恕人之過,乃爲仁,原諒別人的錯,因爲誰都有過失;寬容別人的過,因爲誰都有不足;體諒別人的苦,因爲誰都有難處。幫助別人,纔會被厚愛;尊重別人,才能被尊敬

由此可見,天下之大,包羅萬象,皇帝執國,便如執秤,若想使秤常平,君心當如鏡,先得明辨善惡是非,再要執秤之臂有莫大的力道,才能平衡四海洪荒

二、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

周公《尚書》無逸曰:“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意思是,君子居其位,不能貪圖安逸,要先知道耕種的艱辛,才能知道庶民的苦衷,這些,光靠讀書寫字看典故是學不來的。這句話的核心思想,是教人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更要事必躬行、居安思危

官家還沒在掌握實權的時候,曾去梁家鋪子喫蜜餞,偶遇少年韓琦,當時韓琦的一番痛批,讓官家知道國政變動對尋常百姓的巨大影響,自此,他立志做一個體恤臣民的好皇帝。

朝堂上,他不但敢於直面大臣的斥責,而且更是納諫如流。范仲淹上書指出朝廷“冗官”、“冗兵”、“冗費”嚴重,甚至已經危及到天下安穩。官家就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有了“慶曆新政”;生活中,他崇尚簡樸,據史料記載,一日早朝,官家看起來臉色不佳,朝臣們在詢問下才得知,是因官家在前天晚上十分想喫燒羊,但怕廚師爲此每天殺羊造成浪費,硬生生地忍到了第二天。

聖君的謹慎源於仁厚,聖君謹慎是怕犯錯,而聖君的怕,恰恰是因爲知道自己的強大。君王,主持着最高權柄,一言可福萬民,一言可禍四海。若君王不仁,不以萬民之苦自苦,自可肆意獨斷、任性而爲,自必不怕,更不必忍。

官家的糾結與選擇、承擔與成全、歡喜與無奈背後,蘊藏着無數治國處事的大智慧,他的努力,最終凝聚盛世,成爲了百姓白日裏的太陽,黑夜裏的星辰,抬起眼就能看見的光。

結語

風月一場憶流年,淺笑、無邪。料想仁宗時期的東京街頭,定是商鋪林立、酒旗飄飄,既有大漢高唱“碧雲天,黃葉地。將軍白髮征夫淚”,也有嬌女低吟“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更有落第書生高呼“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如此盛世,怎不向往?

電視劇《清平樂》,以沉浸式的觀劇體驗,將歷史書上那個清麗的大宋一幀幀呈現給觀衆,用頗具正劇感的敘述,還原出專屬的時代文化,以獨特的國風年畫視角,傳遞出大宋的韻外之致,更於角色立意處,深耕挖掘,由點及面,情緒飽滿又精準深切的傳遞出關於信仰與愛的概念,讓人在那些前朝後宮的故事中,學會明分善惡、產生反思和頓悟,具有強烈的現實啓發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