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小燕趣闻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鹤唳华亭》中的萧定权是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皇太子,他非常看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他对自己身边的人比如:老师、舅舅、表弟、母亲的身边人等等都表现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最本能的真情和依恋。甚至对由于他与齐王之间的争斗中被冤枉的宫人,也出于怜悯而冒着与皇帝父亲萧鉴感情更加疏远的危险,救他们于危难之中。
只要是跟萧定权走得近的他都能真情相待。我们还记得他老师卢世瑜教导他的一句话:君臣之间不能生疑,疑则生乱。这跟卢世瑜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就是这样一位感情丰富的人,在亲生父亲面前却得不到宠爱。每每看到父亲与大哥萧定棠之间亲昵的场面,萧定权要么选择默默离去,要么一声不响,将心里的苦咽到肚子里去。
面对父亲纵容大哥对自己的陷害,他在痛心之余往往又选择了宽容与隐忍。我们看着看着,总觉得萧定权仿佛不是皇帝的亲生儿子一般。
同样是自己的儿子,皇帝萧鉴为什么那么喜欢老大萧定棠,而对于太子萧定权却那么狠呢?
首先,萧定权是先帝宠爱的孙子,他们父子之间的君臣关系使得皇帝不能对他太过亲昵。
在萧定权被大哥陷害,陷入险境的时候,他的老师卢世瑜把先帝搬了出来,可见萧定权的太子之位是先帝授予的。从感情上来说,萧定权从小就跟皇帝定下了“君臣”的关系,这不能不让皇帝对他心存一定的顾忌。而萧定棠就不一样了,他是皇帝的宠妃所生,是庶出的儿子,无论他怎么折腾皇位对于他来说都是非常遥远的事情,皇帝在感情上就把他当成了儿子,在他面前完全可以是一个慈父的形象。皇帝也是个凡夫俗子,也渴望享受天伦之乐,所以只能去齐王母子那里寻找心理平衡。那种本能的舐犊之情使得皇帝在儿子们的权谋纷争中处处都想护着齐王萧定棠。也许只有齐王那声声“爹——爹——”的呼喊,才会告诉萧鉴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
其次,萧定权的叛逆,使得皇帝感到自己这个父亲做得很不成功,总想打压他。
也许是由于老大萧定棠是皇帝的第一个儿子,也许皇帝宠爱他的母亲比宠爱皇后要多一点,反正在萧定权眼里父亲总是那么严肃,他不肯跟他亲近。相比较舅舅反而比父亲更能体谅萧定权,也更能亲近他。
父亲萧鉴总是想用一个皇帝、一个父亲的威严让萧定权屈服,而萧定权却是那么叛逆,使得皇帝在心理上更加疏远了他。而舅舅给予他的却是亲情的温暖。
比如在刚开始萧定权在雪地里赤脚单衣跪着请罪,皇帝却不领情,而舅舅却在此时临危受命,救了太子,把他背了回去。舅舅给予他的是慈父般的怜爱,萧定权为什么跟父亲疏远与舅舅亲近就可想而知了。
萧定权总是那么不听话,皇帝为了让他给自己面子,甚至让大臣私下里做他的工作并许诺保他无事。
萧定棠就不一样了,他总是自己出状况,每次都会让父亲在庇护他的过程中感到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有用的父亲。
难道皇帝一点都不喜欢太子吗?当然不是。那他为什么总是对萧定棠设计陷害太子无动于衷呢?
我们都能看出来——萧鉴对萧定棠溺爱有加。喜欢他就想让他快乐,既然他对弟弟那样感到很快乐那就让他玩去吧。
有人可能会问了:这对于萧定权来说不是太残忍了吗?大家别忘了,萧定权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皇储
萧定棠作为普通的皇子,皇帝也只是让他陪自己玩玩,让他在自己跟前撒撒娇,犯了错误自己庇护他一下子什么的。皇帝对他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他开心快乐,只要他活得好好的就行。而萧定权将来可是要继承大业的,是得担当起萧家的江山社稷的,是要统领天下黎民百姓的,是要跟朝野上下形形色色的大臣官员打交道的。他没有一点权谋,光凭一颗仁爱之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皇帝就要锻炼他,让他受常人所不能忍受之苦,通过这样的历练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大家可能还记得皇帝说的那句话:太子首先是朕的臣子,齐王首先是朕的儿子。
萧定权特殊的身份使得皇帝不能对他过于宠溺,让他从小就知道皇帝是不能有儿女私情的,是要能忍受亲人之间的冷漠的,是要在纷繁的事务中学会冷酷的。
所以我们不能说皇帝喜欢萧定棠不喜欢萧定权,因为皇帝培养他们的方向不一样,对他们寄予的厚望有差别。无论从谁身上,我们都能看出萧鉴作为一个父亲所必须要有的慈爱或威严。
萧定权对这个冷酷的父亲虽充满怨恨,但他也很能谅解父亲和大哥之前那种难以割舍的父子情,这在皇帝下令太子全权受理齐王陷害太子一案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