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0年,大明万历二十年,日军二十万入寇朝鲜。短短两个月内,京城,开城,平壤相继,朝鲜国王一路狂奔至大明边境上的义州。很快,明朝做出决定,出兵援救朝鲜。

1593年初,李如松率明军用了三天时间,攻克由名将小西行长第一军驻守的平壤。十八日,日军放弃开城,凤山的大友义统,白川的黑田长政,平山的小早川秀包,牛峰的立花宗茂等各部相继南下,并于二十二日进入王京。

明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在半月之内收复失地五百余里,朝鲜三都八道,已有二都(平壤、开城)五道(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咸镜)的大部分地区重回明、朝一方的掌控之中。


李如松指挥四万明军大举南下,想一鼓作气收复朝鲜首都王京。

然而在战前作战会议上,研究下一步行动时,明军将领之间发生了意见分歧,一部分明军将领认为,由于日军在丢失平壤后全线退守王京,集结军队达到7万人。而入朝明军总数只有四万人,敌众我寡,只可智取不可强攻。而副总兵查大受等则强烈要求乘胜追击,并全歼日军。

李如松决定派遣查大受,祖成训(此人就是祖大寿的父亲)率军三千,向王京搜索前进并侦探敌情。二十七日,明军与立花宗茂率领的日军前锋发生遭遇战,明军斩首六百余,自己损伤甚少。

明军轻松取胜后,朝后方发回情报称日军军心已经涣散,战斗力不堪一击,很可能正在放弃王京逃窜,“倭贼已退,京畿(王京)已空”。


其实,日军内部也在争论如何应对南下的明军,出于城内军粮不多,难以长期坚守的考虑,主动出击的意见在军议中占了上风。当得知立花宗茂遭遇明军后,小早川隆景只留下宇喜多秀家领少部分军队守城,自己亲率主力20000人前去应战。

最终,查大受率领的明军先锋被日军包围于距王京五十华里的碧蹄馆,并将随军携带的佛朗机和火炮战车作为工事,列于外围死守。小早川意图歼灭这支明军先锋,从而在明军主力到来前占据战术上的主动。

当查大受顶住日军一整天的进攻并快撑不住的时候,李如松亲率亲兵以最快速度进入战场,战斗中,一员日军金盔武将。“金甲酋”(金盔金甲,史载是立花宗茂为出征朝鲜的本部武将打造的标志性装备)破阵直入,直取李如松,裨将李有升急忙护卫,却被日军挠钩拉坠马下,被一拥而上的日军砍为数段。幸好最后明将李如梅一箭将之射于马下。另一员明将,游击将军李有异,在杀死日将小川成重后被日军挠钩钩下马,死于数十长矛戳刺之下。


在一番血战后,李如松终于接应到了此前被日军包围的查大受和祖成训。虽然人数处于绝对劣势,明军却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日军将领连续被击毙,久野重胜、池边永晟、小川成重、小野成幸、十时连久、安东常久、安东幸贞。就连日军大将小早川也一度落马,差点成为刀下鬼。

不过,日军的人数优势逐渐占了上风,明军不到4000人的部队已经伤亡过半。,但久战之下的士兵已疲惫不堪,遍地泥淖更使得战马举步维艰,明军陷入苦战。九死一生之际,杨元率领的1000明军赶到战场。小早川隆景发现明军不断有生力军加入,错误以为明军主力到来,“彼众我寡,逼击恐为敌所围”,于是小早川下令,日军首先退出战场。

至此,碧蹄馆遭遇战结束。明军参战5000人,伤亡2000余人。

双方在此役后形成僵持局面。李如松一面退兵开城,放弃了南下进攻王京的计划,日军也意识到明军战斗力不可小觑,双方于是重开和谈,最终成功迫使日军放弃王京南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