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在行动时,黄维却顾虑重重,迟迟不肯下达转移命令,最终足足耽误了11个小时的时间,使得解放军对第12兵团完成了合围之势。第12兵团被围后,黄维组织4个师的兵力进行突围,不料在第一次突围时,第110师师长廖运周趁机起义,导致部队突围失败,遭到了很大的损失。

大家好,我们的小燕趣闻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1948年11月,黄百韬兵团东援海州,却陷入了解放军布下的天罗地网。为救出黄百韬兵团,蒋介石令黄维率第12兵团驰援。由于战事紧急,黄维令兵团丢下伤员和辎重便匆匆出发,途经蒙城、宿县向徐州靠拢。第12兵团一路进击,终于一步步打到了南坪集,却发现掉进了解放军的包围圈套。
幸好发现及时,四面还有东、南两面没有被包围。对此,黄维根据第18军军长杨伯涛的建议,向固镇转移,与李延年兵团会和,从而脱离“共军”的包围圈。但在行动时,黄维却顾虑重重,迟迟不肯下达转移命令,最终足足耽误了11个小时的时间,使得解放军对第12兵团完成了合围之势。
当黄维兵团行军至双堆集时,遭到了解放军的猛烈冲击,整个兵团顿时被打得混乱不堪,被死死地困在双堆集中。第12兵团被围后,黄维组织4个师的兵力进行突围,不料在第一次突围时,第110师师长廖运周趁机起义,导致部队突围失败,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同时,廖运周率部起义,也给整个兵团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士气低落是肯定的,但高级军官的打击最大,如师长、团长一级的军官都极为泄气。
而后,黄维并没有组织突围行动,反而令全兵团“就地固守”。不走了?难道黄维有新的求生之法了吗?全体军官一阵疑惑,其实“就地固守”的命令并不是黄维擅自下达的,而是远在南京的蒋介石下达的,蒋介石认为:“第12兵团可以顶得住“共军”的攻击,到时候共军自会撤走。”
对于蒋介石这一判断,没有人知道根据是什么,但“最高统帅”的战法,学生们自然深信不疑。其实,只要他们仔细想一想:自古至今,哪有在战场上包围了敌兵反而自动撤兵的呢?这可能就有救了,因为黄维领着3个军豁出去打,来个死鱼网破,或许还能冲出重围。一个就地固守,一个拼命突围,结局截然不同
解放军对黄维兵团彻底完成合围后,又经过几天的准备,发动了全面进攻,他们如蚕食桑叶,一口口地吃,一步步地逼,因此,黄维兵团的阵地一个个地丢,守备部队一营一团地被消灭。黄维不断地组织反攻,但解放军的攻势愈来愈猛,包围圈日渐日小。
在这样的局面下,黄维也没办法了,只能做困兽之斗,组织一点力量频频向解放军反扑,可这已是垂死挣扎,折腾起来,动静不大,难以挽救败局。最终,救援黄维兵团的各路大军被解放军阻拦着,黄维兵团数十万大军因孤立无援,被解放军全歼于双堆集中。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