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伐齊之戰,使得燕國完美的翻身了,從一個不被人重視的小國一下子變成了僅僅比秦國弱的大國,有了位列戰國時的七雄的資本,但是,最大的受益者還是秦國,趙國充其量也只是勉強和秦國抗衡,秦國變得更加強大,燕國雖然吞併了很大的土地,但是和第一的秦國差距依舊是很大,甚至,自此以後再無國家擁有可以和秦國較量的資本,誰也不能動搖他老大的位置。到了後面,因爲趙國喫了敗仗,他又轉身回到魏國,待了有一段時間就又不老實了,正巧碰上燕國國王招納人才,又去了燕國,真的是善變啊。

伐齊之戰使得燕國完美的翻身了,從一個不被人重視的小國一下子變成了僅僅比秦國弱的大國,有了位列戰國時的七雄的資本,但是,最大的受益者還是秦國,趙國充其量也只是勉強和秦國抗衡,秦國變得更加強大,燕國雖然吞併了很大的土地,但是和第一的秦國差距依舊是很大,甚至,自此以後再無國家擁有可以和秦國較量的資本,誰也不能動搖他老大的位置。趙國的處境也變得岌岌可危了,一邊是強大的秦國,一邊是剛崛起的燕國,一步步走向亡國之路。

笑到最後的還是秦國,燕國的一時得利並沒有維持多久,逐漸變得也衰弱起來,若有戰略眼光,他不該自毀長城,不該去討伐齊國,讓各國勢力發生轉變。

第三,半路變心,忠心何在

他的出身很是不錯,是魏國名將的後代,家族受到魏國的優待卻不知回報,執意效忠在趙國的朝堂,在這期間,他也算得上是忠義之士。到了後面,因爲趙國喫了敗仗,他又轉身回到魏國,待了有一段時間就又不老實了,正巧碰上燕國國王招納人才,又去了燕國,真的是善變啊。在燕國,他害怕自己失去兵權以後被加害,爲了保全自己,居然跑趙國。

後來燕王知道了自己做錯了,不該這麼對他,堂堂國王跟他道歉,他居然沒接受,懇請他回來,他還拒絕了燕王,回了一封莫名其妙的信,來說明自己的叛變理由多麼的正式,多麼的冠冕堂皇。此舉可謂荒唐,可對得起那些對他信任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