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和諧穩定,對孩子的成長極其重要。不管是夫妻之間的溝通還是隔代之間的溝通,最難的還是在面對分歧和矛盾的時候,這時就需要我們強調“求同存異”。家人之間出現分歧解決的關鍵在於,跟隊友、長輩們建立起彼此良性和穩定的溝通通道,而同頻、共振的溝通方式大家也要去不斷摸索:

1.和老人多溝通,理清利害。年輕父母應該和家裏的老人多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化解兩代人育兒方面的差異與矛盾,彼此做一些妥協與讓步。雖然寶寶還小,但卻是習慣和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  年輕父母要讓老人分清愛和溺愛的差別,不能太過縱容和嬌慣。要知道,地袒護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沒有規矩,同時也使父母的正當管教失去了威嚴,最終耽誤的還是孩子的健康成長。如媽溝通無效,爲了避免婆媳矛盾,這時候就要充分發揮老公的作用了。    2.全家建立統一戰線。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家庭所有成員要達成統一戰線,千萬不能父母忙着管教,老人跟着拆臺。父母和老人要協商一致,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老人最好不插手,並努力維護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嚴,這樣孩子就不會惟我獨尊,懂得尊重父母。其次,即使雙方有分歧,也不要當着孩子的面暴露出來,這樣只會讓孩子在犯錯的時候還抱有一絲僥倖。

3.勇敢的堅持觀點。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原則性的問題決不妥協。雖然這樣過於鐵面無私,但必須要樹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嚴,讓他明白不要觸犯底線。有些家長吐槽, 每當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總會出來干涉。即使老人出面干涉,也要勇敢的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要因爲對方是老人就中斷正常的教育,這樣只能讓孩子覺得不管犯什麼錯都有靠山。當然,爲了避免惡化家庭矛盾,父母可以在事後避開孩子主動和老人溝通,虛心接受老人的指點,儘量減少正面衝突。  4.不要當着老人的面管教。不得不說,父母經常因爲教育孩子的問題和老人爭吵,也會給無辜的孩子造成惡劣的影響。那麼可以巧妙的選擇教育孩子的時機。儘量不要當着老人的面管教孩子,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避開老人。在此要注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全盤否定老人的做法,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5.抽時間和孩子互動。現在很多年輕父母忙於工作,把養育孩子的問題交給家裏的老人。要知道,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端正態度,抽時間多陪陪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應該履行的責任。地把孩子的教育權和撫養權交給老人,對孩子是極度不負責,同時也增加了老人的負擔。

每個家庭成員在孩子心裏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同的。現今社會格局中,祖父母輩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個“育兒袋”一樣,在潛移默化中代替了工作的父母教養孩子,在這其中因爲文化的不同、成長環境的不同,觀念上有差別是很正常的。這些問題也都會隨着孩子的成長,彼此磨合的加深,責任分工越來越明確隨之變少。我覺得,在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多溝通,以及足夠的尊重與信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