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熟的自恋

麦田树洞252

来信

Q:许老师您好!我是一个极端自卑又自负的人。小时候由于低自尊感自卑,为了面子我防御心特别重,把自己伪装在“套子里”。长大后,家境条件越来越好。父母意识到疏于对孩子的关爱,于是任由我性情放逸。终于,我可以什么事都按自我的意愿办了……

现如今,对象也惯着我。然而,突如其来 “高人一等”的感觉毁了我,因为这种感受太痛快了,永远也不想再回到压抑的状态了,致使我进入社会后,也极力释放自我,什么事都想占个上风,还没那么多能力,一次次碰壁让我社交恐惧,但仍死死抓住这种“自恋”的安逸不放,哪怕知道因自卑导致的傲慢,只会让我步入一轮又一轮的短暂快感,下一秒就是无尽的被打击,我还是贪恋其中没勇气走出来……我该如何甘心低下头来,让自己真正谦卑以融入社会啊?!

回信

A:亲爱的朋友,我是麦田心灵蒲公英课程的一名学员,不是许医师。我也和你一样热爱许医师。我几乎每天都会读许医师的书或听许医师的演讲。我们都走在学习赛斯哲学的路上。

亲爱的,从你通篇的陈述来看,我感觉你很有自知力,也很有对自我的觉察力,祝贺你!你已经清楚准确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你也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去着手改变——比如给树洞写信。所以,请你给自己一个肯定,甚至是一个赞美:你已经走在了自我成长的正确的路上。

对于你说的自卑和自负的问题,我认为不同的程度上,每个人都有吧!但是,你用的字眼是“极端”,这确实需要探讨一番。

你说你长大家境变好之后,开始变得越来越嚣张自负。但是,你没有述说在你小时候,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你“极端自卑”呢?仅仅是经济原因吗?这个问题需要你做一些探讨与思索。

自卑与自负经常并存于一个人身上。许添盛医师在有声书 《归零,重新开始》里说:“我作为一个精神科医师,我几乎可以跟各位讲:没有人没有自卑这个因素在啦!“

自卑是非常折磨人的东西,我自己也深有同感。我小时候,父母吵架打架非常凶非常严重,每天都会吵,还可能一天吵几次,有时还会上升到肢体冲突甚至动刀,很恐怖!所以,我一直到大学毕业,都万分羡慕那些和平的不太吵架的家庭。同时,在内心,我非常自卑于自己家庭的硝烟战火。我甚至觉得:这份自卑就像是显现在脸上的一个烙印,无比明显,每个接触到我的人都能看到感受到。这自卑心理令我觉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但是,奇怪的是,天然地,在自卑的同时,在内心,我也会不断地寻找自身不一样的优势特质。因为,自卑根本像个小魔鬼,折磨啃噬着内心;内心难以为继,它天然地就去寻找关于自己的优势点,来平衡掉那份自卑。

现在,在我学了赛斯哲学之后,我认为:自卑是表浅的自我层面的玩意儿,是产生于现实社会比较下的结果。而更大的心灵、更深层的意识知道:每个人都是珍贵且高贵的,没法比较也没必要比较,我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价值。

但是仍然,我承认:在我和自卑亲密共处的那些年头里,自卑是多么折磨人、令人痛苦的玩意儿。我永远不停地去和自卑作斗争,意欲校正它,极力摆脱它;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去证明自己并不差;同时,不停不歇地,像用显微镜一般地,我极致地要去照见发掘自己的优点优势,来让自己平衡些,舒适些,让日子能过下去!

你的情况是:在家境转好之后,父母给予你过度的补偿,你自己也开始“恶补”自己,任由自己纵意骄奢,张扬跋扈。

亲爱的,在这里,我想让你给自己一个理解,一个接纳。你的那些“自恋,快感”,不过是你的自我补偿,自我平衡,自我校正罢了,为的是去平衡并且补偿那过去岁月中 “极端”自卑所受的苦,所遭的痛!

但是,每个人的性格不同,风格有异。我个人感觉,你性格上是快意恩仇单纯爽酷的样子,追求淋漓尽致的感觉。所以,你就在“自负”这一端尽情游戏,受挫了也不愿回头。因为,是不是你以为:一旦失掉自负,就要回到多年前 “极端自卑”的状态,掉进那个自卑的深渊?那样就太恐怖,太可怕了!也太难过,太糟糕了!你不要,绝对不要!

所以,亲爱的,随着我为你写下的这些文字,我自己也忽然清晰:你只是害怕回到多年前可怕的糟糕“自卑”里。抱抱你自己,亲爱的,请同理你自己,我也同理到你的心情。

可是,亲爱的,你要看到:现在,你已不再是多年前那个受自卑折磨的小孩,你也不再是后来被父母宠溺,“性情放逸”的孩子。你已经长大,你已经有了美好的恋情,你已经逐步地在深入社会生活。并且,可喜的是:你已经觉知到自己的问题。你也已经充分经历体验过了自卑和自负这两个极端;你体验了“快感,自恋,不压抑,释放,高人一等“这些蛮过瘾的感受,而且你还“碰壁了,被打击了”,所以你想“低下头”,想要“谦卑”。亲爱的,祝贺你!你真的有很好的自知力,你对自己的问题很清楚,只剩下一些些“贪恋”和你所担忧的“没有勇气”。

我想对你说,其实你自己内心也已经知道:已经在自卑与自负两头儿摆荡够了的你,是该回到中间地带的时候了:一个既不自卑,也不自负的中间地带。一个平稳平衡成熟有致的中间地带。是真的,是这样的,这就是成长的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成长之路;是一条珍贵的独一无二的专属于你的路途,也是一条辛苦的,不容易的路途。无论如何,这是你的,全部都是你的。写到这里,我有些感慨:我想再次祝贺你,亲爱的,祝贺你走在自己神圣的生命之路上!

亲爱的,就请接纳这全部的“你”吧!接纳下来这所有的“自卑,自负,自恋,快感,挫折,恐惧,对骄纵的不舍,对改变的缺乏勇气……然后,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你的力量就自然地长出来了,不骗你的!就是随着每天的日升日落,清风细雨,一颦一笑,人就成长了,心就越有力量了,你就更棒了!

祝福你!

SHELLEY

☞ 《成熟的自恋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在心理学上来讲,有两个很重要的主题,一个是依恋,一个是自恋。依恋我们讲过了,是指对重要他人的依赖与信任,跟情感的寄托。自恋是指对自己存在的肯定。自恋的人通常会觉得自己很棒。同时, 自恋被认为是一个人正常心理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

成年人有没有自恋?有。成年人的自恋必须是一个成熟的自恋。如果一个人自恋失败,有可能会导致抑郁。自恋成功,也常常代表这个人慢慢走上成功被认可。所以一个完美的人格,他应该会在自恋与依恋当中取得平衡。

说到自恋,在发展心理学上来讲,其实每个婴儿都是自恋的,而且婴儿会天经地义地觉得,全世界都应该以我为中心。婴儿怎么得到他要的?哭。比如婴儿肚子饿了,他就会哭。所以,对婴儿来讲,他用他的哭,让周遭所有人都来满足他,这个就是自恋。我们希望每个人都以我为中心,我们希望我们的需求都是被满足的。当成年后,我们还有没有这个部分?有,多少都有。

那什么叫自恋失败?假设有两个小朋友到了幼儿园,后来因为某事打架了。其实是A犯的错,而且先动手打了人,B其实是对的。后来,老师就跟A说:“小明,你错了。你不应该打同学。”小明却说:“可是在家里,我打谁我都是对的啊。我打奶奶,奶奶还要跟我道歉呢,你怎么会说我是错的呢?”这就是自恋失败。

当你这辈子第一次被指责的时候,有可能就是所谓的自恋失败。你开始意识到,人家不喜欢你,意识到你是错的。可是,却不见得心理上真的有接受。所以,在某一派的心理学就会提到,人的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地在自恋失败和自恋成功当中做调整。

现在,从自恋这个层面,我们可以来看每一个人,在你们的内里心,到底是自恋成功还是自恋失败?自恋成功你就会觉得,自己好棒。自恋失败就会觉得,没面子。自恋成功,就是当你陷入人生低谷的时候,还能不能自己认可自己,自己爱自己。

事实上,每个人自恋的基础,最初都来自外在的价值,关键的是,当我们长大了,自恋的基础,就不能完全由外界决定。尤其一个成熟的人,不能完全由外界来决定你的自恋是成功还是失败。换句话说, 成熟的自恋即在于,你心里能不能真的爱自己与肯定自己,不管外界的肯定是大或小。

完全由外界来决定自己是自恋成功还是失败,这是一个不成熟的自恋。所以,如果自恋是成熟的,依恋也可以是成熟的。因为,如果依恋失败了,起码可以回来自恋。但是,一个人也不能自恋过头,即你不能永远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

基本上,所有的成功人士某部分一定都非常欣赏自己。非常欣赏自己,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自恋。有的人甚至自恋到,全世界都不喜欢我都没关系,我实在太欣赏我自己了。可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常被摧毁,连老师也常会对你说:“你不可以自恋。”

从某个心理层面上来讲,许医师我想要加强你们的自恋特质,加强每个人 “我好欣赏我自己,我怎么那么棒”的特质。

过去在我们的文化里面,是不鼓励自恋的。因为自恋的基础其实是自私,而我们的文化里鼓励无私。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团体里面,当有人自恋的时候,其他人经常会打击他。这里面也有很多是嫉妒:“是我都做不到这样,你凭什么那么欣赏你自己?”

我们提倡的自恋,不是“我自恋甚至变成过头的自私与伤害别人”,而是“我自恋可是我不伤害别人”。甚至“我自恋而我又可以帮助到别人”。这样的自恋难道不值得被加强吗?我们不需要骨子里自私得要命,表面上却装出无私的虚伪,我们需要的是健康的自私与自恋,自私却不伤害别人,甚至因着这样的自私与自恋去帮助别人。

——摘自|许医师演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