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年10月1日,苏和出生在乌兰浩特,父亲勇夫是内蒙古日报社的首任社长。苏和的父亲名叫勇夫(原名荣尚义),是著名的老一辈革命家。

苏和出生在1949年10月1日,与共和国同一天生日。巧合的是,除了自己之外,家族里还有三位亲戚都是10月1日出生的,而苏和是名副其实的与共和国同龄。

苏和的两位姑姑、亲叔伯、哥哥还有自己的父亲,都先后加入了革命的队伍。

苏和的父亲名叫勇夫(原名荣尚义),是著名的老一辈革命家。13岁时,勇夫到现呼和浩特玉泉区土默特学校上高小,曾经和乌兰夫、吉雅泰、奎壁、赵诚、康根成等革命先烈是校友和同学。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勇夫参加了街头宣传、讲演、募捐等活动。在听取了乌兰夫、贾力更同志的意见后,勇夫来到北京蒙藏学校继续读书。在那里,他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北方局李大钊、邓中夏等革命先辈的共产主义教育。

1925年,北方局委派选送勇夫到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勇夫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加入大青山蒙古族抗日游击队。

1945年12月,勇夫到张家口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工作,筹办《内蒙古周报》。翌年,报纸开始发行,勇夫首任社长。该报改名为《内蒙古自治报》后,他仍任社长。

全国解放后,勇夫除担任《内蒙古日报》社社长外,先后任内蒙古文联主席、内蒙古出版局局长、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内蒙古革命史编委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内蒙古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职。

与共和国同龄

这本1948年开始记录的日记,记载了勇夫当年的生活。其中1949年10月1日的一篇日记,就记录了苏和的出生。“今天十月一日,王羡仙(苏和的母亲)要生小孩,所以今日是双喜的纪念日。”

这本日记当中,除了记录生活,其中还记录了整个家族300多年,8代人的家谱。

1949年10月1日,苏和出生在乌兰浩特,父亲勇夫是内蒙古日报社的首任社长。1950年,自治区政府从乌兰浩特迁往张家口,1952年又从张家口迁到呼和浩特。苏和的童年也见证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变化。

勇夫40多岁的时候才有了苏和,是名副其实的老来得子。尽管家境比一般人要好很多,但是父亲对小苏和的教育却非常严格,从不溺爱。

有一次,内大职工在人工湖打鱼,苏和把别人丢下的几条小鱼用盆捞回了家,却遭到了父亲勇夫的狠批。而且父亲坚决让他送回去,说公家的东西,即便是别人不要了,也不是咱们的。

1955年内蒙古日报社人工湖竣工剪彩留影

这么多年来,勇夫留给苏和的资产除了这些书籍,更多的是那些影响着这个家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精神得以传承

1976年,苏和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呼和浩特市蒙族学校当老师。1980年又选调到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1984年年初担任呼市中级法院副院长。这本台历是苏和在担任副院长之后的第一本台历,同时也是他的工作笔记。直到2010年退休,这30多本台历他一本没有撕过。

如今教育自己的子孙,苏和依然秉承着很多当年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据大儿子宝音图说,自己直到去外地上大学,才人生第一次下饭馆。

随着年纪越见长,苏和就越发能感受到这种自豪和幸福。他时常提醒自己子孙,你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确确实实是那些革命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70载峥嵘岁月,70年沧桑巨变,70年对国家来说是一个不断变迁、不断更新的过程,而70年对于苏和来说,是在时代的洪流中,顺势而为,勤劳奋斗,追寻美好生活的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