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海龍屯遺址,是貴州土司文化的重要代表張志紅攝

《謝師恩答皇親見召》

元王處一

三冬凜冽彤雲布。六出飄飛絮。地凍天寒難進步。滿途冰雪,喚回童稚,且向茅庵住。貴州大醮無推訴。必要功圓聚。遠逝新亡皆濟度。加持妙道,展舒雲宴,一會朝元去。

在全真道教“鐵腳仙人”王處一的《謝師恩答皇親見召》一詩中,王處一開頭便對貴州冬季的美景進行了諸多描繪,彤雲、飛絮、冰雪、茅庵讓人看見了不一樣的冬天。

與唐宋時期相比,元朝詩人、名家對貴州的印象友好了許多。交通的險阻不再是唯一關於貴州的話題,更多的人對貴州的風景進行了讚頌。

“兩崖璧立連天起,一水翻花出洞流”。“俯瞰赤水河,如入萬仞井”。“鳴禽遞清響,飛泉散珠急”。在喬堅、公孫輔、何弘仕等詩人筆下,今天貴州境內七星關、赤水河、翠屏山等諸多壯觀或是秀麗的風光得到了記載,也得到了宣傳。

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譚德興認爲,這樣的改變主要來源於元朝時期,隨着中央集權統治對貴州行政控制的加強,元王朝在西南地區大興驛道。

根據記載,元代在湖廣、四川、雲南三行省設置的驛站有400多處。而貴州作爲西南地區的樞紐,隨着驛道的修建,被納入全國交通網絡,幹道由國家統一經管,與內地一脈相通;同時,湖廣、四川、雲南三行省的驛道在貴州相接,使貴州的戰略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當時修建的驛道中,其中一條由湖廣通往雲南的驛道,是溝通內地與雲南邊疆的大動脈,同時也是元代在貴州境內的一條重要交通幹線。該驛道的開設,改變了曾經雲南出省,要先走烏蒙迤北而到四川這一艱險道路的歷史,改走貴州便可與常行大道相接。

“聞道時清無瘴癘,行人經此不須愁”,在喬堅的《過七星關詩》中,作者便專門爲當時貴州交通進行了描繪,一改曾經唐宋詩人口中“夜郎萬里道,西上令人老”,“江連惡溪路,山繞夜郎城”的印象。

不少學者認爲,元代驛道的修建,讓內地與邊疆連成一氣,促進了滯後地區的發展,對於貴州更是意義重大,不僅加強了當時湖廣、四川、雲南三行省的聯繫,使之成爲一個整體的軍事、政治中心,更爲貴州的明代建省創造了條件。

貴州地區成爲土司制度推行重點

在遵義趙家壩,有一座圓形孤山,當地人稱之爲“官墳山”。根據考古學家們的鑑定,“官墳山”上其中一座墓葬的主人便是播州元代土司楊元鼎夫婦。

元朝統治時間雖然不長,在通過行政制度管理國家方面卻影響深遠,不僅因創立行省制度,開創了以省爲單位管理國家的先河,還創造出了延續數百年的土司制度。貴州歷史學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範同壽認爲,土司制度的推行,不僅對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深刻變化,更成爲歷史上貴州制度文化的濃墨重彩。

據範同壽先生介紹,元朝的土司制度主要以西南地區爲對象,而四川、雲南、湖廣後來都設立了行中書省,作爲三省結合部的今貴州地區,便成了推行土司制度的重點。

有元一代,貴州地區幾乎都在土司制度的統治下。黔中地區有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治所設於今貴陽,下轄1萬戶府、10安撫司;黔北地區置有播州軍民安撫司,治所設今遵義,下轄1府,32長官司;新添葛蠻安撫司,治所設於今貴州省貴定縣,下轄8州、1縣、120蠻夷長官司;黔西北地區設置有烏撒烏蒙宣慰司、亦溪不薛宣慰司,這兩個宣慰司的領地,除今貴陽以西的黔西北地區外,一部分在雲南省境內。

元代的土司制度並不太完善,但已經是一套與行省制度並行的行政管理制度。在當時統治者的眼裏,內地的管理與邊疆民族地區的管理,是同等重要的。兩種制度都是國家推行的行政管理制度,不可缺其一。

範同壽先生認爲,土司制度雖然是由元統治者率先推行的,本質上卻是西南各族封建領主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各級土司實際上是大大小小的封建領主,這些封建主依賴世襲特權,霸佔着轄區裏的土地,通過濃厚的人身依附關係,將勞動者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但是另一方面,元代的土司制度適應了西南民族地區農奴制的生產關係,因而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是一種進步的管理制度。

交通強國試點建設帶來更大機遇

5月11日,貴州省發佈消息:年內將建成安順至六盤水高鐵、渝懷鐵路梅江至懷化段增建二線、甕安至馬場坪鐵路等3條鐵路。其中安六鐵路的開通將把貴陽至六盤水鐵路運行時間從現在3.5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推動黔中經濟區和畢水興經濟帶發展;渝懷二線跨越重慶、貴州、湖南“兩省一市”,是西部陸海新通道東線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甕馬鐵路建成投運後,對於完善黔南區域鐵路網布局、有效降低沿線大型貨企運輸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三條鐵路的建成是貴州省“六網會戰”取得的新成績,也是貴州省入選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後加快建設的展現。

貴州地處中國西南腹地,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和重慶。從千年之前的宋朝開始,貴州在西南地區的樞紐地位便開始引起朝廷關注;在元朝時期,中央集權統治更是加深了對貴州的控制管理。

封建王朝對貴州的控制更多的是出於軍事利益的考慮。而在今天,貴州在中國交通網上的重要地位得到進一步突顯,交通的改善爲貴州的經濟發展、沿線羣衆的生活質量帶來機遇。

2019年12月9日,交通運輸部發布消息,貴州入選全國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根據規劃,試點省市將在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綜合交通一體化樞紐、智能交通、交通運輸現代市場體系建設、交通運輸制度體系創新、綠色交通、現代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試。

近年來,貴州先後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村村通”瀝青(水泥)路、“組組通”硬化路,加上“市市通”民航、“市市通”高鐵的深入推進,進一步鞏固了西南重要陸路交通樞紐地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加速向貴州集聚。

貴廣高鐵打通泛珠三角區域的重要交通動脈,助推西部地區加速進入“高鐵時代”;渝貴鐵路打通了我國西南地區至華南及華東地區的快速鐵路通道,爲整個西南內陸的對外開放打開新格局;滬昆高鐵貴州段形成貫通川渝滇的快速通道;成貴高鐵構建起我國西部地區又一條快速客運骨幹大通道,填補了川南宜賓、滇東北昭通、黔西北畢節沒有高鐵的空白。

“自古黔道多天塹,高鐵開通變坦途。”昔日的山路上,“轟隆”的高鐵打破城市間的壁壘,沿途城市中的資源交換讓西南片區經濟的發展進入快車道。

業內不少專家認爲,高鐵的發展不僅對貴陽提速打造購物天堂、塑造消費品牌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將吸引八方遊客飽覽貴州壯美山水和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助推川、滇、黔地區乃至西南、西北地區決戰脫貧攻堅和決勝全面小康,譜寫大西南腹地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記者瞭解到,今年,貴州將繼續加快交通強國試點建設,新增高速公路600公里,建成普通國省幹線公路600公里。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田堅李慧超)

編輯:何瑩瑩

統籌:徐倩

編審:幹江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