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委會還幫艾買提尼亞孜在轄區彩磚廠找了個工作,等埋設完護欄,他就要去磚廠上班。今年3月,工作隊隊員和村幹部在走訪易返貧致貧家庭時,艾買提尼亞孜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靠社會保障兜底和分紅能脫貧,但脫貧後萬一再返貧怎麼辦。

【新聞手繪】 駐村工作隊引領亞貝希村貧困家庭富餘勞動力自主創業,就近就地就業。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貧困戶阿依古麗·木沙(左)開了一家商店,每月能掙2000元以上。 □本報全媒體記者木合塔爾·艾皮熱作

“眼見爲實,剛好我要去村民家走訪,你們跟我一起去看看吧。”4月25日上午,自治區煤田地質局駐葉城縣烏夏巴什鎮亞貝希村第一書記苗圃帶着記者走出村委會。

發展特色林果、開發就業崗位……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帶領下,亞貝希村脫貧攻堅的思路越來越清晰,成效越來越顯著,奮進的腳步愈發堅實有力。

科學管理促增收

天暖人忙,剛給地裏松完土,貧困戶阿布杜拉·沙迪克顧不上休息,趕緊給果樹打農藥。

“你們看,這些杏樹長得多好,今年我家賣杏子的收入肯定比去年高。”看到記者一行走過來,阿布杜拉笑着打招呼。

亞貝希村人均耕地少,土地貧瘠;貧困面大,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71.44%。

亞貝希村有5921畝耕地,其中杏樹650畝、核桃樹200畝,但由於村民缺少種植技術,管理粗放,加之病蟲害嚴重,果樹的效益不好。

種果樹能不能增收?工作隊從烏魯木齊請來專家。專家說種植杏樹、核桃樹可增產增收,前提是要科學種植、科學管理。

農業技術人員被請到地頭指導,細細講解扦插嫁接、修剪樹枝、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村民聽得連連點頭。

村委會還挑選了幾名種植能手當林果技術員,幫助村民種植管理果樹。

“要剪樹枝?不行,我的杏樹、核桃樹枝多葉茂,剪掉多可惜。”到了修剪果樹時節,阿布杜拉心疼了,硬是拉住技術員的手不讓剪。

工作隊隊員和村幹部給阿布杜拉講道理、作對比、打包票,阿布杜拉才放開手,讓技術員修剪了自家的果樹。

等到成熟季節,杏子豐收,5畝杏樹掙了7000多元,比以前粗放管理時多掙了2000多元,阿布杜拉撓着頭笑呵呵地說:“還是要相信科學。”

趁熱打鐵,工作隊和村委會動員村民改造老果園,還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增加土豆、白菜、蘿蔔等蔬菜的種植面積。

“去年光靠種地一年就收入1.5萬元,真沒想到靠種地還能脫貧。”阿布杜拉說。

戶戶有人就業

4月25日下午,海日古麗·巴拉提的丈夫從縣城回來了,海日古麗把他拉進自己的小商店,開心地說起最近的生意。

海日古麗家裏地少,生活困難。去年6月的一天,駐村工作隊隊員上門做工作:“你們兩人還年輕,得出門找活幹,兩個人都能掙錢,家裏的日子很快就能好起來。”過了幾天,海日古麗的丈夫就去縣城找了份工作,每月有了穩定的收入。

由於要照顧孩子,海日古麗不能出遠門。“有沒有離家近的工作,我也想去幹。”海日古麗去村委會詢問。

“有磚廠、施工隊,可是不太適合女同志幹。”村委會副主任卡地爾·阿卜力孜的回答,讓海日古麗有些失望。

去年下半年,葉城縣“十小店鋪”工程進村,村委會選了一塊空地蓋商鋪。

機會來了。商鋪還沒蓋好,海日古麗就着急地來到村委會,“我想開商店,可是缺少啓動資金咋辦?”

“這些店鋪就是爲貧困戶創業準備的,錢的事我們幫你想辦法。”苗圃說。

苗圃求助自己的派出單位——自治區煤田地質局,局黨委經過研究決定投入5萬元幫助10戶貧困戶開店鋪。

去年10月,海日古麗等10戶貧困戶的店鋪開門營業。“現在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今年脫貧沒問題。”海日古麗充滿信心地說。

從商店出來,記者看到村頭有一處空地,籃球場大小,目前正在澆築水泥,這是工作隊最近謀劃的另一個增收項目——夜市。

“這裏靠近村裏的那排店鋪,購物方便;附近幾個村離這裏也不遠,有一定的客流量,所以我們決定在這裏建個夜市,再幫一部分貧困戶擺攤做生意。”苗圃說。

如今,村裏已有913名勞動力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了工作,實現戶戶有人就業。

多措並舉防返貧

4月26日中午,村內主幹道旁,40歲的村民艾買提尼亞孜·庫爾班正在埋設護欄。這是村幹部幫他找的活,幹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

第一次打工掙錢,艾買提尼亞孜幹得特別起勁。

艾買提尼亞孜的一隻眼睛視力殘疾,母親身體不好,日子過得比較艱難。在亞貝希村像艾買提尼亞孜家一樣需要兜底保障的有37戶,村裏按政策對他們進行社會保障兜底及多項分紅。

今年3月,工作隊隊員和村幹部在走訪易返貧致貧家庭時,艾買提尼亞孜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靠社會保障兜底和分紅能脫貧,但脫貧後萬一再返貧怎麼辦?我手腳利索,還能幹活,不想躺着喫低保,有沒有適合我的工作?”

對這些特殊困難羣體,村“兩委”因人因戶施策,多措並舉防返貧。

村委會還幫艾買提尼亞孜在轄區彩磚廠找了個工作,等埋設完護欄,他就要去磚廠上班。

“我們會加強實時動態監測,對貧困戶及時給予政策扶持,並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積極就業,實現穩定脫貧。”苗圃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