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出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虽然算是灭秦之后楚汉相争的开端,但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结果,项羽多次错失杀掉刘邦的机会,被认为是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间接原因。

要说秦灭亡后原本是盟友的项羽和刘邦的立场随着局势也发生了变化,从“并肩而立”转变为“对立”,当敌人不在了,但凡有野心,无论为名还是为利,楚汉必然相争的。

要知道,谁越早看清局势就越有胜算,然而项羽没看清,刘邦却看清了。

这一点,通过一场“鸿门宴”,可谓刻画的淋漓尽致!

鸿门宴:一宴定天下!

当年楚怀王心决定,项羽与刘邦谁先入关中,就立谁为关中王。

结果,项羽被秦军主力拖住,最终是刘邦要比项羽早两个月先进入了关中。

项羽是谁,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名门望族出身,哪怕是刘邦先入了关,哪怕自己军队人数是刘邦军队的好几倍,贵族的骄傲和自尊,不允许他违背当初的约定,所以他是接受了这个现实。

只是,万万没想到,项羽想入关时却被刘备挡在了函谷关外面,其实这时候刘备表现的已经很明显了,但是项羽就是没看出来刘备的用心,还恼羞大怒,觉得一个小小的刘备还敢把自己挡在关外!一怒之下,挥兵破了函谷关,然后到了戏水之西驻军停了下来。

这时,刘邦军队中掌管军政的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了三件事,再次让项羽大怒,哪三件事呢:

第一件,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

第二件,让子婴做丞相;

第三件,珍宝应有尽有。

刘备关中称王就先不说了,居然让自己的仇人子婴做丞相!甚至还要霸占所有珍宝,要知道秦国的珍宝可是灭六国后搜刮来的,还有项家的呢!

所以,青筋暴跳的项羽当下下了一道命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意思就是说“明天让将士们吃饱饭,准备攻打刘邦”。

本来呢,就算愤怒之时做出的决定,但是也不算是错误的决定,本来他们必然要开战的,而且项羽占据相当大的优势,40万人的军队去打刘邦10万人,打起来绰绰有余,虽然这时的项羽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不出意外,项羽稳赢。只是偏偏就是出了意外,出在项羽的叔父项伯身上。

因为早年,张良对项伯有救命之恩。夜里,项伯就去找了张良,把项羽要打刘邦这么绝密的事说了出来,张良是谁,他可是刘邦身边的谋士和“智囊”,这么重要的事怎么可能不告诉刘邦呢。

果不其然,刘邦听说后,很害怕,就问张良该怎么办。

张良就献计,让刘邦去说服项伯。

刘邦就去找了项伯,一再表示自己没有非分之想,一心是要拥立项羽的,并且还约定跟项伯结成儿女亲家。

不得不说,刘邦太善于掌控别人的性格了,三言两语就打通了和项伯之间存在的层层壁垒,说到最后,项伯也深信不疑了。

但是,强调刘邦要去鸿门参加宴会。

就这样刘邦带着张良赴宴,他又故技重施,对项羽又表了一次忠心,还说肯定是有人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

项羽呢,刘邦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也认为是有人挑唆,甚至把告密的曹无伤卖了!

刘邦伏低做小的姿态,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尊心,这时候的项羽是一点都没有了杀掉刘邦的心,或许,最开始也没有,他只是气刘邦不顺从。

但是,项羽不想杀,可有人想杀呢,谁呢?范增,项羽的谋士。刘邦的用心瞒得住项羽可瞒不住范增。所以,范增喊来项庄舞剑助兴。说是助兴,当场的几人都明白舞剑的目的其实是意在沛公,当然,唯独项羽不明白。

但是,范增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因为这时候项伯也拿着剑舞了起来,为刘邦挡箭。

刘邦就借由去茅房,招呼都没打逃走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死了曹无伤。

这就是史上最出名的一次饭局“鸿门宴”。

鸿门宴的影响

虽然项羽比起刘邦,占有绝对优势,但是二人在局势上的认知差异,预示着他们对彼此将采取态度的不同,即使没有鸿门宴,这种差异也会导使主动权倾向于刘邦这边。

刘邦在这种危机时候也能安然脱身,可以看出他果断并且能屈能伸的性格,自己处于弱势的时候绝不以卵击石。

项羽错失良机放走了日后最大的敌人,而刘邦也开始韬光养晦,暗中壮大自己的势力,麻痹项羽。

最终在垓下之战时,楚军兵少食尽,屡战不胜,项羽逃至乌江,不肯渡江,力杀汉军数百人后,自刎而死。

不由得感叹:性格决定命运。

相关文章